一.专业介绍与培养目标
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机械、电子及信息技术,技术领域涵盖微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光学与机械技术,是诸多高新产业和装备的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基于功能、综合性能提升与优化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系统的总称。工业应用背景下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涉及自动机、自动线,典型的机电系统/产品包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技术还用于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方面。
机电一体化产品相对于传统机械、机电产品所具有的突出优势表现在
①.功能增强、适用性强:机电一体化产品将多种技术与功能集成,增强系统功能并可按需求灵活改变工作进程,提高柔性,适应于不同场合不同领域不同用户需求差异与变化。
②.综合性能大幅提升:通过简化传统机构及部件集成,配合传感器检测、计算机控制技术大幅产品工作精度,提升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监控、报警、诊断、保护、联锁控制等功能,相对于传统产品可大幅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
③.改善操作与维护环境: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减少了传统的操作按钮及手柄,大幅度简化操作,改善了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环境。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经如下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主要通过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简单结合完善机械产品的功能性能,产品未获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大发展,到80年代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承认并得到各国的政府、行业与企业的关注和支持。
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的发展体现出微型化、模块化、网络化、系统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总体特征,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逐步得到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光纤技术的进步也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在后续的“九五”规划、2010年发展纲要中亦充分考虑世界范围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可能的影响。历经30年努力,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美国及欧洲发达工业化国家等相比仍有相当差距。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力图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快制造业升级、提升增效,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二.专业现有基础与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广。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历经16年(专业积淀27年),是学院最早开设并具备实力及影响力的高职专业,也是省内同层次教育中单专业规模同比最大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动态跟踪合肥经济圈、安徽省及长三角区域行业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执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体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训交替”,专业实训条件形成一定规模并重视素质教育。
本专业教学团队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注重结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按需聘请引进区域内主流产业行业领域的专家或能工巧匠,充实双师型教学团队实质内涵,强调传承技术技能、提高师生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的应用与发展能力。
本专业在原有基础上,通过示范专业、品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及相关项目建设,专业硬件资源条件进一步提升,现有18个实验/实训室,并持续进行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装备、新技术工程应用背景的实践实训基地项目及校企合作项目的建设工作。
三.专业特色
机电专业主要采用“学训交替+顶岗实习”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强调“理实融合、学训交替、能力递进”,主要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式。新形势下积极探索融合“现代学徒制”的适应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教产研用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主干课程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涉及电气工程制图与CAD、电机与电气控制、传感器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应用、液压与气动、机械加工设备与工装、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加工编程操作与数控系统维护、自动线(MPS)安装与维护等。课程实施过程中,针对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等基础课程强化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与训练;主干核心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强化训练课程所涉及的专项能力与综合能力训练,并将必要的素质训练融入其中。随着品牌专业与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的持续深入,配合新的建设项目及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进程,教学团队将开发伺服控制、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新课程。
本专业采用学分制体系,除专业课程外还提供素养与素质提升、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学生可结合个人职业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结合兴趣选修专业类、素质与通识类课程,促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的锻炼与养成。本专业也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功能,涉及企业技术培训、岗位培训及中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拥有国家级高职师资培训基地,重点培养适应技术进步的中高职骨干教师及专业带头人。
五.就业面向与职业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广。本专业动态跟踪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变化,本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完善人才培养过程,平均就业率居高职工科类专业前列,主流就业行业/产业为:机械、机电产品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与自动化、汽车、新能源等,岗位类别多样,涵盖机电与自动化系统设计、改造、装调与维护、产品销售、项目执行及相关技术服务与管理层面,职业拓展可优先考虑机械加工、设备工程师、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产品与质量工程师(PE/QE/SQE)、生产管理、机电设备销售与技术服务等岗(职)位工作。选择专业深造时可覆盖机械、机电、自动化、电子信息及管理等领域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