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准确定位 避免陷入误区——高职单招志愿填报攻略
当前,正是普通高等学校高职教育单独招生报考的关键时刻。志愿填报的“好坏”决定了未来就业和创业的难易程度,考生和家长如果掌握高职单招选校选专业的一些技巧,就更有机会如愿升学。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和指导经验,给大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今年参加高职单招的考生有所帮助。
遵循四个原则
不管是高职单招还是普通高考志愿填报,必须遵循基本的原则,也就是志愿填报“技巧”须科学合理。在此,我提醒广大考生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选得好”。指综合本人学习能力、职业兴趣以及自身职业规划,与社会行业、产业需求进行匹配,最终选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因为,所选专业影响未来职业发展。
“考得起”。很多家长和考生一心只想填报公办院校,没有结合自己的文化分数正确预估,想当然选择学校,最后却遗憾落榜。比如,2022年达州考生张某,平时文化成绩语数英(总分 450)只能考 120 分左右,却只填报成都的公办院校,结果只能抱憾落榜。
“学得懂”。考生在选专业时务必关注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结合自己的文化科目看是否偏科、是否影响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否影响自己如期毕业,比如有些专业涉及高等数学、物理、英语、生物等学科知识,自己是否学得懂。2019 年,达州考生王某,平时理综科目成绩较差,尤其是物理,在成都某校学机械类专业,在校期间专业课次次补考,并有5门专业课未能通过补考。
“毕得了业、好找工作”。专业和学校的选择要结合自身未来就业的规划,比如专业是否是这个学校的优势专业、是否是未来社会需要的新兴专业,以及这个学校是否有利于自己专业的实习、实训和就业机会的找寻。
做好自我评估
参加高职单招的考生应充分做好自我定位,熟悉政策,了解报考规则,以期实现“选得好、考得起”目标。
关于考试成绩,考前要对自己的文化考试和综合素质测试得分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评估。尤其要对自己的文化科目得分做好预估。同时,要了解报考院校技能综合测试办法,分清考试形式是只有笔试,还是笔试+面试。知晓测试要求,以期在考试中发挥水平,尽力达到自己的目标分数。
在自我定位方面,首先,想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建议大家从两个方面去探索,一是通过专业的测评手段,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意志力等进行科学的综合测评,并与老师沟通,将测评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二是了解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专业技术要求、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等。
其次,看清楚社会未来需要什么。考生务必了解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产业和行业是什么,各地方政府和城市重点发展的产业是什么,未来哪些产业人才需求量大,目前产业人才的现状等,尤其是国家重点领域行业和产业如高铁、大飞机;未来新兴产业如工业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技术、区块链、新能源汽车、健康环保产业、养老产业等。
再次,搞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在对上述两个方面了解之后,一定要给自己做一个未来“职业规划”,清楚知道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希望从事的职业。
最后,分清楚自己的优劣势是什么。优势包括自身的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家庭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等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优势,也包括自身的短板。
此外,我们还要力求“两个准确”。一是准确把握自身需求。自身需求包括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工作的城市、未来工作的环境、薪资待遇、职位升迁、成家立业等。二是准确对接社会需要。个人必须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找准社会需要的人才方向、未来好就业的岗位、企事业单位人才录用的标准等。
避免选择专业的四个误区
选择专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职业的选择,尤其在就业难度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每位高职单招考生务必高度重视专业的选择,不少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满意工作,很大程度缘于在志愿填报时没有对如何科学选择专业进行理性分析和研究,导致“专业”选择不符合自身实际。笔者认为,选择专业要避免以下四个误区。
误区一:将自己一时的“喜欢”当成选择“专业”的理由。比如,喜欢跳舞,就去学“舞蹈”,没有结合自身的身体条件和未来可否从事这个专业的职业要求去整体考虑。这是没有正确区分“爱好”与“职业”和“专业”之间的因果关系。
误区二:选专业盲目从众。同学间相约共同报考某一学校、某一专业是盲目从众的通常表现。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个体,适合别人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这种把自己未来的前途寄托在他人身上的行为,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比如,2018年考生万某听别人说金融专业好就业,工资待遇高,没有分析这个专业需要的人才标准是什么,自己能否达到这个人才标准,就选了这个专业。这种盲目导致他毕业后至今未能从事金融相关工作。
误区三:只重视学校“牌子”,不重视专业。部分考生及家长只看重某学校是国家级示范、国家级骨干等头衔,忽略了对专业的考量。但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即使某些学校拥有很多头衔,但并非每个学校的所有专业都是其优势专业,也不是每个专业都适合考生个人。考生更应该关注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误区四:缺乏对所学专业称“主干课程”的了解。在选择专业时只看专业的名称“高大上”,缺乏对这个专业主干课程进行详细了解,没有分析自己是否学得懂、学得好、学得精,是否将来能够成为本专业的“技术人才”。
---- 摘自四川省招生考试指导中心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