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高地应力隧道岩爆孕育机理及安全防控技术研究》项目推进会在肥举行
12月12日下午,校长袁亮院士牵头的《极高地应力隧道岩爆孕育机理及安全防控技术研究》项目推进会在合肥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二楼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院士,山东大学王汉鹏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窦林名教授,学校程桦教授、唐春安教授,南京派光信息感知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峥映,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超,副总工程师杨仲杰、王圣涛,技术管理部部长陈文尹等出席推进会。陈文尹主持会议。
会场
袁亮致辞
袁亮代表学校和项目组致辞,他感谢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的信任以及各位专家的支持,袁亮指出,中铁四局长期以来与学校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校企双方积极贯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重大科研合作、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校企合作更加紧密。袁亮表示,学校将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对人、财、物各方面提供支持,组建大团队,聚焦川藏铁路隧道建设工程科技难题,双方将在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基础上,协同攻坚,努力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梁超致辞
梁超对双方围绕川藏隧道工程前期做的大量调研,细化研究方案,开展岩爆工程实验、理论模拟及防控技术体系探索等前期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就下一阶段双方如何通过现场原位监测、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在高应力下硬岩岩爆机理、预测和防控等方面取得研究进展,进而揭示岩石脆性破坏特征和机制,对岩石岩爆倾向性和支护效率进行评价,建立岩爆防护体系,对深化岩爆机理认识、提高岩爆预测的精度和降低岩爆造成的危害等提供坚实支撑,通过对岩爆的研究,“防、治”结合,为解决极高地应力隧道岩爆施工中的技术难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为后续开挖施工提供参考的结论做了相关安排。
王圣涛作项目介绍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圣涛介绍了川藏铁路项目实施背景、整体进展进展情况,并对下一阶段构建每3个月推进一次、形成会议纪要的项目工作机制,加快现场推进,形成岩爆预警平台,在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授权、发表高级别论文,与现场结合解决隧道施工实际问题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等预期成果做了强调说明。
章新生发言
中铁四局五公司总工程师章新生从工程概算、工程进展、现场岩爆情况、科研进展情况等方面介绍了多吉隧道岩爆课题现场情况和现场施工难题、采取的相关措施等。
穆朝民发言
校深地中心副主任穆朝民教授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实施方案,项目的立项意义和研究内容,通过解决川藏铁路深埋隧道非线性行为、大埋深高能级灾害、多场多相耦合演化等主要问题,建立隧道岩爆灾害防控体系,破解岩爆动力灾害孕育机理不清、过程演化规律不明,岩爆动力灾害灾变临界指标难获取,岩爆动力灾害防控技术难等难题,研究极高应力下隧道岩爆孕育机理及安全防控技术,探究极高地应力隧道岩爆灾害动力学行为与演化规律,为保障川藏铁路隧道安全、推动科技进步贡献安理力量!
唐春安教授介绍项目团队研究成果。
(摄影:田中良、施培松)
窦林名教授介绍研究思路。
据了解,《极高地应力隧道岩爆孕育机理及安全防控技术研究》项目依托安徽理工大学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校长期开展科技攻关,项目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20余项,破解了地下工程动力灾害、巷道围岩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等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技术成果,获国家科技奖16项(4项排名第一);项目组汇集了岩爆动力灾害防控相关领域的优势互补团队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骨干,设置了岩爆孕育机理研究及模型试验系统研制或升级、基于微震监测的岩爆动态预警方法、不同等级岩爆的防控技术等三个课题,将针对岩爆工程动力灾害赋存环境与孕灾条件,提出模拟极高地应力多场多相介质岩体、动静组合加载与工程扰动,测试灾变过程多物理场信息,再现隧道岩爆灾害时空演化过程一体化综合防控研究思路。通过岩爆灾害基础试验、理论研究、数值软件开发及模拟、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多尺度岩爆的宏细观模型,解构岩爆力学机制;创建新型监测方法,建立岩爆预测预警平台;提出刚柔相济的支护方法体系,破解岩爆防控难题。揭示极高地应力复杂地质环境隧道岩爆孕育过程和内在机制;研发复杂地质环境隧道岩爆可视化、智能化预警预报系统和平台;研发即时型岩爆超前控制技术、滞后型岩爆围岩加固技术,形成岩爆防治技术体系。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能源安全与清洁利用学部、合肥高等研究院及相关学院负责人、专家学者及中铁四局集团职能部门及集团二、四、五公司、CZ6标指挥部负责人及专家参加推进会。
撰稿:宣传部 施培松
核稿:田中良
编辑:宣传部 夏雅凤
审稿:董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