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院校对比

湖南中医药大学

收藏

普通本科丨医药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731-85381101

官方网址:http://www.hnucm.edu.cn/ http://zhaosheng.hnucm.edu.cn

立志愿官方咨询群: 加入家长交流互助群

《新湘评论》刊发校长易刚强署名文章:新时代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三大向度

时间: 2023-11-02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3034 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与灵魂,新的历史起点上,强化文化自觉、厚植文化自信、担负文化使命,

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逻辑起点:立足价值底蕴,夯实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坚实根基

中医药学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医学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独特学科,其内核不仅融合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精华,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思维模式和核心价值观念,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这种文化属性塑造了中医药学的内在范式与外在形式,更将引领中医药学未来发展走势,成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天人合一:把握中医药文化的整体性规律。“天人合一”是古人在探索人与大自然关系中形成的一体化、整体性思维方式。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天地人是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中医的整体观既将人体的各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视为相互联系的整体,强调人体内部的和谐;又强调要对生命个体与外部环境进行整体把握,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维持自身身体机能的稳定。“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缔造了中医药文化的基本框架,是传承中医药文化必须把握的整体性规律。

调和致中:遵循中医药文化的平衡原则。“中和”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范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追求。中医以阴阳五行学说为载体,强调调和阴阳,以致中和。从中医病理学来看,“阴阳不和,百病乃生”,阴阳失调是诱发疾病的关键所在;从中医诊疗法来看,“中病即止、以平为期”,使破坏的生理机能恢复阴阳平衡的状态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理念;从中医养生观来看,“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故能形与神俱”,养生的根本就在于“和”。“调和致中”的动态平衡是中医药的世界观、方法论,是研究中医药文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领悟中医药文化的人文精神。中华文明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强调以人为本,这同样是中医的认知起点。一方面中医强调人命至重,“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要求医者要有仁爱之心,普救生灵之苦;另一方面中医倡导一视同仁,“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医者要平等对待患者,要有高尚医德。这都是中医“以人为本”精神的具象化表现,规范着中医的伦理道德观念,是认识中医药文化必须领悟的精神内核。

现代视域:着眼时代发展,构建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创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面向新时代,我们要自觉把中医药文化融入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的大格局中,构建出契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发展新理念、新方法、新体系。

坚持两个结合,激发内生动力。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观、方法论等方面高度契合,是中医药文化焕发生命力的内生动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必须将中医药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内涵和时代价值。

落实顶层设计,筑牢四梁八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全面加强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中医药文化建设被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总体布局,并在重点项目中新增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资源力量得到进一步整合,组织保障得到切实加强。我们要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政策规划为抓手,为中医药事业立柱架梁,做好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大文章。

注重人才培养,凝聚核心力量。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医药高等院校承载着中医人才培养、中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应将强化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贯穿始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熏陶和中医药思维训练,让他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把他们培养为具有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的中医药人才,成为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实践路径:聚焦文化传播,营造中医药文化振兴的浓郁氛围

文化无传播不立。目前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及传播推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担当起中医药文化“传下去”和“传出去”的光荣使命,形成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成为中医药文化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系统工程。

创新话语体系,做优传播内容。中医药文化作为古老文明的传承,是以中华民族特有话语体系建构起来的,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传播隔阂。新时代中医药迫切需要一套通俗易通、清晰明了的新的话语体系,用现代人的表达方式和思维逻辑去解读中医药精神价值和理论知识。既要“用中医疗效说话”,又要“讲好中医故事”,让更多的人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正确地认识中医药,真正地理解中医药,增强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与信心。

巧用现代媒介,拓宽传播渠道。要树立全媒体融合的中医药文化“大传播观”,搭建线上线下双向互动传播矩阵,拓宽中医药文化传播渠道。线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为支撑,建设好一批中医文化资源库、数字文化传播平台等,构建“中医药+互联网”的数字传播新模式;线下利用好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文化体验场馆等平台,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中医健康咨询等多元文化服务活动;形成线上线下全空间、全场景、全渠道的传播体系。

加强交流互鉴,提升传播效力。一是加强中医药文化本土推广。建立“政府主导、医院联动、学校参与,基层实施”的多元推广模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手段和活动形式,让中医药文化融入大众生活,惠及千万民众;二是加强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既要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的战略机遇,进行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大布局;又要下沉海外基层,加强民间交往,与海外受众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模式,真正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效力。

(作者系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