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院校对比

北京外国语大学

收藏

普通本科丨语言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10-88816254,010-88816481

官方网址:http://www.bfsu.edu.cn/ http://joinus.bfsu.edu.cn

立志愿官方咨询群: 加入家长交流互助群

王定华书记在《教育国际交流》发表文章

时间: 2024-09-26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7474 收藏

近日,《教育国际交流》杂志2024年第5期发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际教育分会理事长王定华教授的文章《创新汇聚世界一流资源 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以下为文章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9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指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强调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释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指明了方向。

一、高等教育在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方面的使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教育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建设教育强国、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过程中,高等教育承担着重要使命,起着龙头作用。扬起龙头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证。 2021年9月2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外”)建校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亲切回信,希望北外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的回信精神为中国高等教育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必须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在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事业的进程中,高等教育要不断创新汇聚世界一流资源,推动国内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应勇敢走上世界教育舞台中央,大力培养“三有”人才,扎实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不断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高等教育必须创新汇聚世界一流资源,创建新型国际教学研究机构、培养更多国际组织人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强化区域国别研究、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等,在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高等教育如何创新汇聚世界一流资源

(一)创建具有战略引领意义的国际性多边合作大学

瞄准一流教育资源,不断优化中外合作办学机制体制。推动顶尖国际高等教育资源落地中国,打造亚洲区域及全球发展中国家国际教育品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面向未来,可作以下谋划:一是依托创建“全球发展大学”(Global Development University),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区的全球南方国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人才。二是依托创建“亚洲国际大学”(Asi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通过亚洲国家政府间合作,探索创建亚洲国际大学,聚合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聚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使优秀亚洲学者同校授课,优秀亚洲青年同堂学习,促进民心相通和深度理解,并在国际教育舞台推广亚洲教育最佳实践。三是探索与联合国系统共同创办教育机构,以联合国关注的重大议题为导向,聚焦世界和平研究、环境与发展、国际法、区域研究等领域,尝试与联合国机构合作建立教育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聘用优秀教师,培养关键领域全球治理人才,并为联合国系统工作人员提供定制培训。

(二)系统设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制度

教育强国所需要的中国国际组织人才既要符合国际职员胜任力模型的相关要求,也须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培养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要求的国际组织胜任力人才,是新时代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的战略要求。一是建立系统科学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学科体系,在国内多所高校已有国际组织学院基础上,形成办学联合体,系统科学地设计培养方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学科体系。二是拓展国际组织人才后备力量,建立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库、项目库、培训机构库,打造精品课程,建立长效职业跟踪档案。三是拓展有国际组织任职经历的国际化教师队伍,集中引进一批对华友好、熟悉国际组织理论和运行规则的国际职员参与教学实践,建设一支多元化、多层次的国际组织教学团队。四是高度关注理工科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立足理工类高校优势,培养具有科学技术、工程背景和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人才,参与科技全球治理工作。

▲ 2024年“发现中国”国际学生夏令营

(三)建设全球一流的科教人才汇聚中心

建成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必须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和民意基础。一是扩大和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规模和质量,深化来华留学内涵式发展。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凸显各校优势和特色,参与国际高水平生源竞争,优化政策环境,打造来华留学高地、青年领袖和高端人才集聚地。加大中国教育的海外宣传力度,设立更多创新国际合作项目,如“中国学”“汉语桥”国际中文教育交流等短期留学项目、“Discover China”暑期项目等,吸引更多国际青年领袖、学生、学者参加,助力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二是创新中国教育走出去战略。加强全球文明对话与青年交流机制建设,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在广泛探讨中凝聚共识,促进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学术实践联盟,致力于培养全球精英,探索建设“一带一路”教育国际组织和全球志愿服务联盟。三是提升中国青年归国报国情怀,弘扬新时代留学报国精神,实施留学报国行动,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助推我国建设成为高端人才聚集中心,培养更多全球精英。

(四)创新开展区域国别研究行动计划

高水平区域国别研究是全球大国的“专属”,也是教育强国的标志之一。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区域国别学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同时,还必须承担起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重任。面向未来,可作以下谋划:一是创建“全球南方研究院”。中国是全球南方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与绝大多数全球南方国家有着密切的政治和经贸往来。我国应该加强全球南方研究,与全球南方重点国家合作,在相关研究基础较好的国内高校设立联合研究院,聚焦全球南方基础性研究,资助中国师生到全球南方开展田野调查。二是创建“世界政党研究院”。为更好地服务党的对外工作、构建中国特色的政党知识体系,创建“世界政党研究院”。研究院从全球招聘学者全职开展政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资助国内外学者到研究院开展研究和交流。三是创新与欧美地区教育合作。运用国际学术期刊,与欧美高校与协会深度合作,开展区域国别研究。选择对华友好的高校和出版社,创办国别区域研究英文学术期刊,提高中国学者和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五)构建可持续的国际教育援助制度

国际教育援助是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方案的重要平台,是体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国际担当的重要形式。一是完善教育援助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增强相关部门在国际教育援助行动上的一致性和教育援助硬、软件建设的一体化,将“援助有效性”与“发展有效性”相结合,完善国际教育援助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不断提升援助实效。二是加强国际教育援助的部门协调和资源统筹。将孔子学院、鲁班工坊等海外教育资源与援外项目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有机整合,实现援外项目与非援外项目资源优势互补,协同推进。充分发挥民间非政府组织在民间交流、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入非政府组织参与发展援助,培育非官方教育援助组织。三是围绕“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等重点项目打造教育援助品牌体系。培育打造一批国际教育援助品牌,形成与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相匹配相衔接的国际教育援助品牌体系,不断提升教育对外援助的影响力。

▲ 2024年5月“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启动仪式

(六)加快教育对外开放数字化转型

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一是健全教育对外开放数据统计发布机制。完善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数据统计平台,增强相关指标的国际可比性和国际比较数据在教育强国评价中的可用性,为教育对外开放数据化决策提供系统数据支撑。二是推进国际教育交流品牌数字化。将“互联网+”数字产品服务与传统品牌有机结合,通过开发在线精品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示范性虚拟现实实训基地、智慧校友平台等,将数字化融入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品牌要素中,构建国际教育交流品牌发展的新模式。三是打造教育援助数字化平台。统筹推进教育培训中心、教育援外基地、教学仪器设备等传统教育基础设施与教育大数据中心、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教育援外信息统计系统和教育援助国际合作网络平台。四是深入推进“丝绸之路”教育援助计划,逐步提升数字教育援助项目的比重,通过与沿线国家联合开展教育数字化项目,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人才培育,打造“一带一路”教育数字“软”联通。

(七)打造中外教育人文交流品牌工程

教育人文交流合作是党和国家教育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外教育人文交流在建设教育强国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和持久性作用。一是重视中外教育人文交流的多样化和品牌化。拓展中央、地方、政府、民间、大中小学的人文交流合作,推动高校智库、行业协会等深度参与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推动专业化、国际化的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参与设计更多务实性交流合作项目,形成更全方位、更多层次、更宽领域、多元互动的交流格局。二是加强省级中外教育人文交流机制建设。以高级别教育人文交流机制为引领,统筹建设省级中外教育人文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创造性,推动中外教育人文交流“重心下移”。三是加强人文交流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协同。加强与政治互信协同,配合国家外交战略,在与对象国的人文交流中既要“趁热打铁”,也要“拓荒”“破冰”,充分发挥公共外交、教育外交功能,在国际学生培养、外籍教师引进,以及相关教育交流项目和资源配置上实行政策倾斜,进一步强化与相关国家政治互信的民意基础。

(八)推进“全球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建设

近年来,我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不断深化,国际影响力加大,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角色正由接受者和参与者向建设者和引领者转变。面向未来,一是积极为全球教育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拓展项目合作、达成规则共识。近年来,北外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策划出版“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大系丛书,从不同方面、不同维度论述 72 个“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政策、发展战略、治理模式等,有力推动了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教育领域的深入研究。二是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有关高校在全国布局建设若干所全球教育治理研究中心(目前北外已设立1所),力争在全球教育治理基本理论、核心问题和推进路径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保障。三是打造全球教育治理项目品牌。遴选出一批优质且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重点推进项目,并从政策、人员、经费、外交资源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打造成全球教育治理的“金字招牌”。

▲ 2023年9月全球文明论坛-“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大系成果发布

三、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建设是一项多主体参与、多领域交叉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坚持系统观念,从宏观层面把握战略方向和发展规律,从中观层面建起“四梁八柱”、撑起目标体系,从微观层面注重远近结合、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党中央重大部署和精神要求转化为重要政策、机制设计制定,重大任务、实践平台建设。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致力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提升全球影响力、建成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让教育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更好发挥作用。

(二)完善依法治教,提高教育法制化水平

推进依法治校和依法执教,夯实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法治基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配套法律规定,为人才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加快教育立法进程、规范教育行政执法,确保公平理念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要推进国际化合作办学相关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修订完善,制定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量化标准,建立外方办学机构准入清单,吸引更多符合标准的学校和机构参与合作办学,保障教育对外开放的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守正创新,提升国际交流质量

在建成教育强国进程中,不能满足于一般性双向互动,而应致力于高水平的多向合作,推动务实有效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应当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要素,以“引进来”推动外源性改革,借鉴国际社会有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规范,推动破解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深层障碍。同时要立足国情,守正创新,树立教育自信,体现大国担当,以“走出去”推动内源性改革,提高中国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的能见度。打造一批国际高等教育合作品牌,既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又助力我国教育发展,不断提升中国教育对外的影响力。

(四)加大财政投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抓教育就是促发展,要切实做到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在财政资金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需要。要着眼于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教育投入与GDP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社会力量办教育的保障、支持制度,有效鼓励、调动企业、行业投资教育的积极性,持续拉动公共教育的投入增长,切实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到位。 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已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1位,是10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我们要持续深入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创新汇聚世界一流资源,不断扩大中国教育的朋友圈,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为世界教育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5X5vfIQmsHF-CpT5gxo9A

分数相近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