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学院网址:https://fxy.suse.edu.cn/
咨询电话:0813-5364828 0831-5980260 0831-5980256
学院简介
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教育肇始于1994年学校社会科学系的法学专业,2011年成立法学院,2014年在四川省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揭牌之际成立知识产权学院,目前法学院与知识产权学院合署办公。法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6人,博士25人,2名教师现任四川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1名教师现任宜宾市人大代表、1名教师现任自贡市政协委员、4名教师现任自贡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2名教师现任宜宾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3名教师担任自贡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5名教师担任宜宾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2名教师荣获宜宾市优秀仲裁员称号,多名教师为兼职律师、仲裁员、社会工作师,受聘担任自贡市、宜宾市等地方党委、人大、政府、司法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法律顾问或咨询专家。法学院本科教育涵盖法学和公共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设有法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三个本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拥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近2000人。
法学院已建成2个智慧模拟法庭、1个法律诊所实验室、2个电子政务实验室、1个法学期刊资料室。法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实战化技能训练,在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宜宾市人民检察院、自贡市人民检察院、四川明炬(宜宾)律师事务所、四川拓宇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了数量充足的实践教学基地,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是省级卓越法律人才实践教学基地。将毕业论文与专业实习有机对接,积极推行毕业论文真题真做,构建了“专业理论课程+素质理论课程+校内实验课程+校外实践课程+校内创新创业文体活动”的培养模式。
法学院现有1个省级科研平台(四川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1个省级培训基地(四川省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2个厅级科研平台(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层司法能力研究中心、宜宾市法学会白酒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
近年来,法学院主持、主研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法学院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转化,调研报告、咨询报告被广泛采纳应用,社会化培训常规开展,法学院已成为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智库。
近年来,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模拟法庭竞赛、知识产权竞赛、法学院系法律专题辩论赛中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包括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比赛荣获演讲比赛片区赛优秀奖、片区赛知识竞赛二等奖、省决赛(高校组)三等奖、“四川省大学生知识产权竞赛”二等奖、“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本科专业
法学
行政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专业介绍
法学
培养目标及特色: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法律实务技能,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法律素养,能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工作,特别是司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相应法律实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治人才。
主干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民法总论、合同法学、物权法学、侵权责任法学、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分论、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经济法学、法律职业伦理。
就业方向:适合在司法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审判、检察、监察、公安、律师、法律顾问、仲裁、公证、司法行政管理和其他法律工作以及法学教育或法学研究工作。
行政管理
培养目标及特色:行政管理专业以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为导向,秉持“行之以道、为政以德”的专业理念,旨在培养具有高度公共责任感和公共服务精神、尊重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通晓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的行政管理工作。
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公共组织行为学、组织领导学、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法学、市政管理学、政府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公共政策学、行政公文写作、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就业方向:适合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街道社区等从事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制度设计与政策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决策咨询服务、调查与统计分析等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
培养目标及特色:培养目标及特色:本专业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办学理念,秉承立德树人、创新创业、国家标准的基本原则,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具备系统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的理论功底,专业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娴熟的实务技能,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培养特色在于,依托法学和管理学学科背景,通过独具特色的交叉学科培养机制与实训机制,培养具备相关法学、管理学等背景知识,具有良好法治精神和创新治理能力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才。
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A、社会统计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保障学、福利经济学、风险管理、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险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公共政策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劳动关系争议与处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社区服务部门、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劳动仲裁机构、司法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从事相关业务工作。
【编辑:admin】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