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西华大学做大“朋友圈” 以服务谋合作 以贡献促发展
时间: 2018-06-28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1296
收藏
【四川日报】6月28日第6版以“西华大学做大‘朋友圈’ 以服务谋合作 以贡献促发展”为题,报道了我校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事迹。四川日报报道截图四川日报报道全文如下:
西华大学做大“朋友圈”以服务谋合作 以贡献促发展西华大学与四川省国防科工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四川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图为在天府新区的产业园揭牌西华学子在“东方红”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西华大学卓越广场全景6月的西华大学,各路访客频频。黑山共和国议长伊万•布拉约维奇,老挝琅南塔教育厅厅长本江峦乐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谭建荣、王华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书记张伟,海南大学党委书记武耀廷,成都市政府相关领导和德阳、宜宾、自贡、泸州、巴中、甘孜州等地区的相关领导……既有国外政要,又有教育同行,还有地方友人,从“一带一路”建设到政产学研机制,从学科建设发展到军民融合创新,谈国际交流,谋校企互动,西华大学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之手越握越紧。漫步校园,眼前一张张青春的面孔朝气蓬勃,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西华大学始终昂扬创新活力和进取精神。“作为一所省属地方综合性大学,西华紧紧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始终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开放办学,改革创新,力争实现学校发展和地方建设的‘双赢’。”学校党委书记边慧敏说。找准定位夯实人才支撑当前,一个课题摆在西华人面前: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70%的学生来自川内,如何发挥好高校四大功能,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全校上下深化国情省情认识,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治蜀兴川战略部署,聚焦国家战略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四川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中思考学校的发展定位,在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中谋求学校发展。解放思想首先要破除盆地意识,跳出西华看西华,跳出四川看西华。近期,一场又一场报告会在西华大学举行。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全校干部分享前沿技术和管理经验。从《内部控制与廉政风险防控》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航空动力、智能制造、3D打印、区块链技术到《科技设计与多学科交叉整合创新》《“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商科探索》《学术影响力大数据背景下的“双一流”建设》……学思想理论、学前沿技术、学管理经验、学教育政策在西华蔚然成风。开眼界,拓思路。学校组织新工科、现代农业、工业设计等沙龙活动,不同学科的教师汇聚一堂,交流思路方法、分享信息资源、打破思维壁垒,研讨科学研究的新突破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在农业4.0沙龙上,大家围绕乡村振兴、农业智能化、食品加工、遥感技术等畅所欲言,碰撞出很多智慧火花,催生了一系列科研合作思路。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和教师发展中心,建立并制定以需求为导向的精准人才引进制度,把优秀人才吸引、凝聚、使用起来。按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人才引进模式,刚性与柔性、全职与兼职相结合,实施年薪制,探索引进首席科学家,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两年来,西华新引进海内外高学历高职称人才200余名;培养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海内外特聘院长6名,海内外讲座教授80多人。通过引进领军人才,不仅建立起了多个研究中心和创新团队,还给学校带来思想观念、教育理念、工作方法的深刻改变。抢抓机遇服务国家战略西华行政部门和院系这两年有明显的体会,寻求决策参考的多了,谈项目合作的多了,高端学术会议多了,川流不息的客人搅动着往日平静的校园。作为省属高校,西华大学响应“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号召,把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围绕军民融合战略主动作为。学校与四川省国防科工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四川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中心组织专家团队为省委、省政府起草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方案,为我省成为全国首个试点省份作出贡献。学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天府研究院,开展军民融合硕士生培养,并与西南财经大学联合培养军民融合博士生;与北航筹备共建航空航天学院,推进航空航天和军民融合领域的人才培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兴旺,要靠科技创新驱动和人才智力支持促进产业转型。学校立足农业机械传统优势,针对四川丘陵山区特点,大力推进智能化农机装备研发;参与制定了省市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及地方标准,研究成果助推果助推郫县豆瓣行业经济效益从18.3亿元提升到124.9亿元。目前,学校正协同省食药监局和欧洲高校,引进欧盟食品检测体系。围绕弘扬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和四川名人研究形成特色。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建设十余年来,在地方文化规划、地方档案文献整理、地方历史名人研究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影响日益凸现。去年,四川十大历史名人李冰研究中心也落户西华。5月20日,西华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并聘请世界“可穿戴设备之父”、麻省理工学院人类动力学实验室主任阿莱克斯·彭特兰教授受聘担任西华大学名誉教授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这是西华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主动布局面向未来技术和产业的新专业的缩影近年,西华新增健康服务与管理、飞行器适航技术、知识产权等专业,并组建知识产权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大健康学院、空天学院,聘请知名专家担任院长。据悉,围绕应急管理产业发展需求,学校正积极筹建应急管理产业学院。开放办学助力地方发展今年9月,西华大学宜宾研究院将建成。虽然还未投入使用,西华大学与宜宾市政府的合作早已紧锣密鼓地在推进。学校正全力参与宜宾汽车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和竹产业发展,建设起水陆空物流模拟平台,围绕四川省和宜宾市产业发展需求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专业人才。作为西部地方高校,西华大学认识到,办学资源有限,只有开放才能“借船出海”,只有开放才能赢得更多资源,实现“弯道超车”。学校大力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水平大学深度合作,学校教师与高水平大学的院士和领军人才共同组建工作团队,科研工作深度融合。据了解,在德阳市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拟依托西华大学将国家工程实验室分部及研发中心设在德阳。与“春晖计划”留日博士专家团、日中防灾环保研究会、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地矿局共建“中日防灾减灾研究院”。与宜宾、泸州、巴中、自贡、广安、德阳、郫都等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德阳研究院、宜宾研究院等,不断探索校地合作办学新模式。
与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社、天府商品交易所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打造“川字号”食品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与郫都区、浪尖集团合作共建红光工业设计小镇。2016年7月25日,“中博四川智库”在西华大学揭牌成立。这是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赴川成员发起设立的高端智库,智库奔赴宜宾、自贡、泸州、广安等地开展工作。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西华多渠道利用各种资源,以开放的主动赢得了发展的主动。学校聚焦科技和经济发展趋势,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期开始实施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人才培养改革,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文理渗透、理工交融。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培养新商科人才,联合东电等大型企业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与中航工业、国家电网等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开设长安班、富士康班、京东班,初步构建起“国外—国内,政府—高校—企业”多主体参与、政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既为行业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推动学校发展。学校与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四川创新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规模为10亿元的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支持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走出去还要引进来。截至目前,学校已与北美、欧洲、亚洲及大洋洲的7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广泛地开展了学生交流交换、教师互访、人才引进以及学术科研合作等活动。新气象,新作为,西华的路越走越宽,足音愈发强劲。
媒体报道链接如下:【四川日报】:西华大学做大“朋友圈” 以服务谋合作 以贡献促发展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80628/194917.shtml
西华大学做大“朋友圈”以服务谋合作 以贡献促发展西华大学与四川省国防科工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四川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图为在天府新区的产业园揭牌西华学子在“东方红”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西华大学卓越广场全景6月的西华大学,各路访客频频。黑山共和国议长伊万•布拉约维奇,老挝琅南塔教育厅厅长本江峦乐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谭建荣、王华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书记张伟,海南大学党委书记武耀廷,成都市政府相关领导和德阳、宜宾、自贡、泸州、巴中、甘孜州等地区的相关领导……既有国外政要,又有教育同行,还有地方友人,从“一带一路”建设到政产学研机制,从学科建设发展到军民融合创新,谈国际交流,谋校企互动,西华大学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之手越握越紧。漫步校园,眼前一张张青春的面孔朝气蓬勃,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西华大学始终昂扬创新活力和进取精神。“作为一所省属地方综合性大学,西华紧紧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始终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开放办学,改革创新,力争实现学校发展和地方建设的‘双赢’。”学校党委书记边慧敏说。找准定位夯实人才支撑当前,一个课题摆在西华人面前: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70%的学生来自川内,如何发挥好高校四大功能,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全校上下深化国情省情认识,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治蜀兴川战略部署,聚焦国家战略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四川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中思考学校的发展定位,在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中谋求学校发展。解放思想首先要破除盆地意识,跳出西华看西华,跳出四川看西华。近期,一场又一场报告会在西华大学举行。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全校干部分享前沿技术和管理经验。从《内部控制与廉政风险防控》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航空动力、智能制造、3D打印、区块链技术到《科技设计与多学科交叉整合创新》《“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商科探索》《学术影响力大数据背景下的“双一流”建设》……学思想理论、学前沿技术、学管理经验、学教育政策在西华蔚然成风。开眼界,拓思路。学校组织新工科、现代农业、工业设计等沙龙活动,不同学科的教师汇聚一堂,交流思路方法、分享信息资源、打破思维壁垒,研讨科学研究的新突破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在农业4.0沙龙上,大家围绕乡村振兴、农业智能化、食品加工、遥感技术等畅所欲言,碰撞出很多智慧火花,催生了一系列科研合作思路。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和教师发展中心,建立并制定以需求为导向的精准人才引进制度,把优秀人才吸引、凝聚、使用起来。按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人才引进模式,刚性与柔性、全职与兼职相结合,实施年薪制,探索引进首席科学家,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两年来,西华新引进海内外高学历高职称人才200余名;培养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海内外特聘院长6名,海内外讲座教授80多人。通过引进领军人才,不仅建立起了多个研究中心和创新团队,还给学校带来思想观念、教育理念、工作方法的深刻改变。抢抓机遇服务国家战略西华行政部门和院系这两年有明显的体会,寻求决策参考的多了,谈项目合作的多了,高端学术会议多了,川流不息的客人搅动着往日平静的校园。作为省属高校,西华大学响应“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号召,把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围绕军民融合战略主动作为。学校与四川省国防科工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四川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中心组织专家团队为省委、省政府起草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方案,为我省成为全国首个试点省份作出贡献。学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天府研究院,开展军民融合硕士生培养,并与西南财经大学联合培养军民融合博士生;与北航筹备共建航空航天学院,推进航空航天和军民融合领域的人才培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兴旺,要靠科技创新驱动和人才智力支持促进产业转型。学校立足农业机械传统优势,针对四川丘陵山区特点,大力推进智能化农机装备研发;参与制定了省市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及地方标准,研究成果助推果助推郫县豆瓣行业经济效益从18.3亿元提升到124.9亿元。目前,学校正协同省食药监局和欧洲高校,引进欧盟食品检测体系。围绕弘扬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和四川名人研究形成特色。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建设十余年来,在地方文化规划、地方档案文献整理、地方历史名人研究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影响日益凸现。去年,四川十大历史名人李冰研究中心也落户西华。5月20日,西华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并聘请世界“可穿戴设备之父”、麻省理工学院人类动力学实验室主任阿莱克斯·彭特兰教授受聘担任西华大学名誉教授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这是西华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主动布局面向未来技术和产业的新专业的缩影近年,西华新增健康服务与管理、飞行器适航技术、知识产权等专业,并组建知识产权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大健康学院、空天学院,聘请知名专家担任院长。据悉,围绕应急管理产业发展需求,学校正积极筹建应急管理产业学院。开放办学助力地方发展今年9月,西华大学宜宾研究院将建成。虽然还未投入使用,西华大学与宜宾市政府的合作早已紧锣密鼓地在推进。学校正全力参与宜宾汽车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和竹产业发展,建设起水陆空物流模拟平台,围绕四川省和宜宾市产业发展需求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专业人才。作为西部地方高校,西华大学认识到,办学资源有限,只有开放才能“借船出海”,只有开放才能赢得更多资源,实现“弯道超车”。学校大力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水平大学深度合作,学校教师与高水平大学的院士和领军人才共同组建工作团队,科研工作深度融合。据了解,在德阳市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拟依托西华大学将国家工程实验室分部及研发中心设在德阳。与“春晖计划”留日博士专家团、日中防灾环保研究会、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地矿局共建“中日防灾减灾研究院”。与宜宾、泸州、巴中、自贡、广安、德阳、郫都等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德阳研究院、宜宾研究院等,不断探索校地合作办学新模式。
与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社、天府商品交易所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打造“川字号”食品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与郫都区、浪尖集团合作共建红光工业设计小镇。2016年7月25日,“中博四川智库”在西华大学揭牌成立。这是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赴川成员发起设立的高端智库,智库奔赴宜宾、自贡、泸州、广安等地开展工作。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西华多渠道利用各种资源,以开放的主动赢得了发展的主动。学校聚焦科技和经济发展趋势,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期开始实施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人才培养改革,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文理渗透、理工交融。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培养新商科人才,联合东电等大型企业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与中航工业、国家电网等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开设长安班、富士康班、京东班,初步构建起“国外—国内,政府—高校—企业”多主体参与、政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既为行业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推动学校发展。学校与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四川创新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规模为10亿元的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支持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走出去还要引进来。截至目前,学校已与北美、欧洲、亚洲及大洋洲的7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广泛地开展了学生交流交换、教师互访、人才引进以及学术科研合作等活动。新气象,新作为,西华的路越走越宽,足音愈发强劲。
媒体报道链接如下:【四川日报】:西华大学做大“朋友圈” 以服务谋合作 以贡献促发展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80628/1949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