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院校对比

广州理工学院

收藏

普通本科丨综合类丨民办

官方电话: 020-87478449,020-87478354

官方网址:http://www.gzist.edu.cn/ http://zsb.gzist.edu.cn/

立志愿官方咨询群: 加入家长交流互助群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2023年普通高考招生专业介绍

时间: 2023-05-09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4040 收藏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简介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源承于广州理工学院工科一脉,以同龄于学校历史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传统本科专业为基础,经二十多年的发展,结合广东和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特点,开设了多个新工科专业,尤其是2020年学校转设成功后,学校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为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2022年我校获得广东省“硕士联合培养单位”,我院“电子信息”领域是学校首批拥有专业硕士点的联合培养二级学院,我院的“电气工程”是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是校级优势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省级一流专业、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同时学院还拥有“广东省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研究工程中心”、省级“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学院和中兴通信产业学院、省级机器人科产教融合基地,还有2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及21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拥有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机械、电气电子、数控加工与金工实习等各类教学实验室41个,实验室总面积7000多平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仪器1000多台套,设备总值7000多万元。

学院现下设4个教学系:智能制造系、电气工程系、机器人工程系和电子信息系,还有实验实训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园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等13个全日制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2560人。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学院揭牌仪式 


产业学院合作单位广东省机械研究所研讨协同育人方案


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引进、优化教师团队,引进帽峰学者4人,有教师98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双师比例71%,机械工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实施“三全育人”,推进校、企、研究院所与工程中心“全程参与、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综合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三位一体”、“四融合三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企业、研究院所与工程中心“三位一体”的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广州数控、省智能研究所、省机械研究所、中兴通讯公司、比亚迪等多个企业、研究院所合办产业学院和实习基地,实现了产教融合;智能制造、电子电气、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项目教学引领下,实现了机电装置、控制电路、自动化系统、智能控制等多专业课程间的技术融合;专业内容与育人教育有机结合,使爱国、人生观、做人、做事教育寓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实现了课程思政融合;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强化动手能力、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院加强课程建设,《机械制图与AutoCAD》是省级线上一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是省级线下一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是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还建有8门校级一流课程、3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1门校级应用型课程。近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国家级教学竞赛奖3项、省级教学竞赛奖5项。获批省级质量工程13项、省级教改项目9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16项,校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5项,校级教改项目16项。机器人实验班取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电气工程是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是校级优势学科,并初步形成了从应用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为产品的科研体系。学院在省级机器人集成与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基础上,设有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电气装备等三个研究所。研究所主任均由“帽峰人才”担任,目前主要承担多功能非线性声波参数检测研究与应用、非均质材料重点设备在线无损智能检测系统研制与分析、特殊用途智能机器人研究、非接触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智能门锁研发、风机智能电气控制系统集成、家用小型制氧机等应用研究和新产品研发项目。校属企业广州园大智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将研究所与工程中心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生产的“四轴机器人及焊接工作站系统”、“六轴机器人及轨迹跟踪工作站系统”、“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人脸识别闸机系统”等系列产品,行销全国十多个省市,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

学院近一年获得各类立项研究项目14项,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取得突破;新签订5万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13项,合同经费130余万元;发表核心及三大检索论文22篇,其中一篇论文发表在SCI二区期刊上,出版专著教材4部;获得专利授权83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

近年来学生在第二课堂取得优异成绩。在“挑战杯”、“互联网+”、“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得各种奖励30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0项,省级竞赛奖项103项;在第二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2021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022年荣获三等奖,在2021中国工程机器大赛暨国际公开赛荣获一等奖。获得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30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20项,广东省“攀登计划”重点项目资助1项。

学院采用“六合一”就业工作机制,稳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6%以上,就业质量和薪酬较高,众多毕业生就业于南方电网、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和事业单位,各专业毕业生深受大湾区企业欢迎。

各专业介绍

1、智能制造工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 培养具备人工智能思维,具备产品、装备的智能化设计、智能制造工艺设计、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开发及系统集成设计等方面的能力,能在传统机电制造业中从事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管理、智能化改造等工作,成为“精技术、懂经营、善服务、能创新” 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智能制造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智能感知与测试技术、智能制造工艺设计、人工智能基础、工业互联网与万物互联技术、程序设计语言、智能制造系统设计、智慧工厂与数字挛生技术、智能制造设计课程设计、五轴数控实训、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综合实训、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专业实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广东及大湾区各制造企业中从事产品智能设计、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设计、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智能生产技术管理、智能机电产品销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电气工程学科团队研发的磁抗电控器MCR应用在35KV电网上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制造、自动控制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机电装备与产品设计、制造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尤其是高端数控、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力,能在广东大湾区制造业相关企事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管理、销售等方面工作,具备“精技术、懂经营、善服务、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可考取的证书:数控车铣工、工业机器人运维、五轴机床操作工等证书。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AutoCAD、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电传动控制、工程材料、制造工艺学、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程序设计语言、智能制造导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数控加工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广东及大湾区从事机电装备、产品的设计、机电产品生产制造;数控机床、五轴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等装备编程控制;智能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安装调试与维修;以及机电产品销售、管理和服务。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产业学院合作单位广东省机械研究所


3、机器人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电子电气基础知识,具备工业机器人机构、电气设计、机器人工作站、自动化生产线设计能力,尤其是具有智能化设计能力,能在大湾区智能装备、机电制造企业从事机器人相关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设计、集成应用开发、生产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产品销售等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可考取的证书有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工、机器人维修工证书。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Auto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液压与气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技术、机器人传感与测试技术、机器人工作站及生产线系统设计、智能制造概论、人工智能概论、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机器人机电系统装配与调试实训、工业机器人工作站与生产线综合实训、机器人工作站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广东及大湾区从事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编程控制、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维护运营及机电产品销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021年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一等奖


4、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电子技术和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具有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与信号的检测、分析、处理能力,尤其是对智能电子系统有较强的设计和实践能力,在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智能控制等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管理和维护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可考取的证书:家用电子产品、单片机、嵌入式、通信工程师等证书。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嵌入式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FPGA开发与应用、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电子电器产品与信息系统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电工工艺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广东及大湾区从事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智能控制等领域进行电子设备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能对信息和通信系统进行设计、开发、管理和应用。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学生科技节活动


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控制的工程设计技术能力,能够在广东及大湾区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力电子系统、电气装备、电子线路、自动化控制等领域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管理和维护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可考取证书:电工证、注册自动化系统工等证书。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C语言程序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嵌入式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气测量技术、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供变电工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供变电工程设计课程设计、电工工艺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广东及大湾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企事业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调度、电力营销;机电企业电气控制、继电保护与综合自动化、电机及电气装备控制、智能建筑电气控制等方面的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制造与营销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葛洲坝实习


6、物联网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5G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具有万物互联、物流管理、信息加工处理、网络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够在信息通信、工业物联网等行业,从事物联网系统规划、设计开发、施工、运行维护和物联网与联接产品、器件等软硬件设计等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可考取证书:物联网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通信工程师。

主要课程:物联网导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JaVay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与5G技术等。

就业方向:在广东及大湾区从事工业互联网和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万物互联设计,物联网系统运行、维护、调试和管理;从事智能家居、智能电力、智能安防、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智能物流、智能汽车、智能建筑的互联技术开发、管理、销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物联网沙盘


7、通信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通信基础理论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现代通讯与通信工程技术,能够在广东省大湾区传统通信与移动通信领域从事通信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等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可考取的证书:通信工程师、信息安全师、电子工程师。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网络与工业互联网、通信网与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与5G技术、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广东及大湾区的传统通信与互联网行业的通信、电信企业、金融、邮电、交通企事业、通信终端制造企业等单位,从事设计、制造、运营、管理、销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比亚迪实习


8、人工智能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人工智能基本理论基础,培养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智能信息处理、机器学习、智能控制与决策、智能系统分析设计方法等方面的能力,能在电子、通信、计算机、信息处理等行业领域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人工智能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人工智能导论、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智能算法设计、Python语言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数据库与数据智能处理、嵌入式系统与设计、智能检测与转换技术、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数字图像智能处理技术、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数字挛生技术、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可在制造业、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人工智能应用、模式识别与硬件智能设计、智能软件开发等工作,也可以在政府决策支持、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9、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基本理论和自动控制原理,了解工业过程控制,具备自动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与运维管理能力,能够在企业进行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分析、设计、生产制造和信息处理等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数学、自动化专业概论、自动控制原理、信息处理技术、工业过程控制、人工智能概论、电机与拖动、嵌入式系统与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电工工艺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可在制造企业各领域从事自动化系统分析、设计和信息处理,包括硬件与软件开发、生产制造等工作,也可以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实验室


9、车辆工程(智能车辆方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设计制造与人工智能基本知识,了解传统车辆结构、车联网、人工智能与智能车辆工作原理,具备智能车辆整车集成设计与控制系统设计、部件设计与制造能力,维修保养与运维管理能力,能够在智能车辆制造企业和维修运营企业从事设计、制造、售后服务、维护保养等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智能车辆构造、智能车辆理论、程序设计语言、人工智能基础、新能源汽车技术、定位与车联网技术、车辆智能控制技术、智能车辆设计、智能车辆检测与故障诊断、智能车辆维修实训、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智能车辆设计课程设计、车企运营管理、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可在智能车辆制造企业、智能车辆维修企业、智能车辆运营企业,从事智能车辆的设计、制造、维护、保养、运营、销售等各种工作。也可在各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教学与研究工作。


人工智能实验室


10、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基本理论和自动控制原理,了解工业过程控制,具备自动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与运维管理能力,能够在企业进行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分析、设计、生产制造和信息处理等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数学、自动化专业概论、自动控制原理、信息处理技术、工业过程控制、人工智能概论、电机与拖动、嵌入式系统与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电工工艺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可在制造企业各领域从事自动化系统分析、设计和信息处理,包括硬件与软件开发、生产制造等工作,也可以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广东省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师资力量


1.李玉忠

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省级)产业学院和中兴通信产业学院院长、校级“机械工程优势学科”带头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流专业负责人、机器人科产教基地(省级)负责人,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研究分会理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曾任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机电学院院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组、车辆工程学科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数控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劳动厅技能鉴定专家,《中国机械工程》杂志董事,《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编委。2007年南粤优秀教师,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参加多项教育部、教育厅、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主要研究方向:虚拟制造、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被三大索引收录30多篇。曾到英国、德国、瑞士、俄罗斯等国内外各大学进行访学交流。

2.张炜

教授,博导,广州理工学院帽峰学者,作为学科方向带头人,所带领的团队在“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和“装备健康监控与故障诊断”智能感知与检测等方面潜心钻研,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装备应用等领域取得众多突破,“复杂装备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跨尺度损伤表征及性能评估创新团队”获2022年度陕西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先后完成国家和军队科研课题40余项,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研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6项,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出版著作8部、主编教材30多套,发表学术文章16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100余篇,获国家、军队发明专利16项,指导毕业研究生30多名。获军队育才奖金奖,2次荣立三等功。2次获得省优博导师,1次获得军优硕士指导导师,共指导研究生30多人。是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态测试委员会常务理事。

3.孟遂民

教授,硕士生导师,省一流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负责人,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评委,国家电网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科研管理先进个人。主持“基于弧垂观测的输电线路覆冰监测技术研究”、“便携式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厚度测量仪器研发”、“大跨越导地线力学特性计算软件开发”等纵横向项目12项,出版教材3部,其中编著的《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其中核心及EI收录第一作者论文40余篇。“微气象区超/特高压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综合预警技术及应用”、“深度模拟器” 2项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输电线路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突出行业需求多层次培养高质量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 龙士国

教授,博导, 广州理工学院帽峰学者,学术带头人,湖南天功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首席专家,湖南省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备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分会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第21届、22届世界力学家大会(ICTAM )学术报告人,东京大学先端科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设计了系列工程声波测试换能器、集成仪器、智能软件等应用于科研与工程建设,如工程声波测井仪、桥梁注浆无损检测仪、声波参数检测仪、工程声波CT仪等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5.曾孟雄

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机电运动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第一主编公开出版专业规划教材4部,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优质课程2门,第一排序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完成省校级纵向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多项,主持申报工业工程新专业,指导研究生/本科生毕业论文多次获省级优秀奖励。2次获得校级“师德标兵”称号,1次获得校级“我心中的好老师”称号,数次考核获校级优秀教师。

6.高虹亮

教授,硕士生导师,督导室主任。长期从事机械工程、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主讲《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等多门本科生课程和《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输电线路可靠性理论》等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从事机械设计、机电系统研究,发表论文30多篇。

7.唐露新

教授、教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省工程中心主任。曾在国机集团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等单位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学院教学督导副主任等职。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副会长、广东省智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无人技术标委会委员、广东省人因工效学标准化委员等。作为访问学者,访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传感器与网络、嵌入式控制技术、检测控制等方面研究、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和广州市重大项目20多项及大批企业项目,创造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2021年主要参与1项国家标准发布。2014年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获得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2016年获评广东工业大学教学名师。发表科研论文102篇,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多件,主编《传感与检测技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体腔热灌注治疗》《开启科学之旅》等专著6本。

8.陈吹信

南粤优秀教师,在广州理工学院多年从事教学和科研,在嵌入式系统开发、自动控制、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21 年,获得广东省重点学科科研能力提升项目立项:基于工业互联生产车间的智能调度系统研究;同年,获得广东省一流课程立项:数字电子技术;2021 年成功结项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基于视觉和深度学习的 AGV 机器人;2020 年成功结项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通信与物联网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1 年结项两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两年横向项目到账经费 30 万元;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其中 EI 检索 10 篇(均为第一作者);主编或副主编教材 2 本;获得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5 项,2021 年申请发明专利 5 项;重点参与省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建设;重点参与省级一流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重点参与广东省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项目研发;2021 年获得校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智能控制与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邓保青

教授,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教师。兼任全国/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评审专家,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孵化育成领域评审专家,广东省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专家。主要担任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与应用、机器人智能控制、人工智能、人机界面组态与应用技术等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承担省、市、院级重点科研课题十余项,获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发表论文10余篇,核心论文6篇,专利2项,出版教材4部。曾带领师生团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教学改革,2020年11月,荣获创新创业竞赛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证书,2021年12月被评为广州理工学院第二届“最喜爱的老师”。




分数相近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