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院校对比

重庆三峡学院

收藏

普通本科丨综合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23-58102264,023-58106645,023-58106702,023-58102342,023-58102133

官方网址:http://www.sanxiau.edu.cn/ http://www.sanxiau.edu.cn/zsb/

立志愿官方咨询群: 加入家长交流互助群

2020年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时间: 2020-06-01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2892 收藏

学校简介

重庆三峡学院始建于1956年,现坐落于千年古城、移民之都——重庆市万州区。学校起源于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的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教育部代码10643)。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历经60余年发展,学校成为重庆市首所倡导“绿色教育理念”、力推“绿色教育产教融合”的本科高校。现已形成以文、理为基础,以工为主干,其他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是全国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成员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重庆市高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校。

办学规模方面。学校占地面积达1980余亩,有18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学生2万余人,馆藏纸质图书187万余册,电子图书176万余种,固定资产14亿余元。

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学校拥有涵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的60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农业硕士、工程硕士、旅游管理硕士)。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4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等2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培育学科。

科学研究方面。学校建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5个,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3个,重庆市发改委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2个;有市级学会2个,市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近十年来承担国家级基金项目、部市级科研项目900余项。授权专利6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60余项。发表论文9000余篇,三大检索文章800余篇,CSSCI、CSCD期刊论文1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0余部。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省市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等部市级以上奖励40余项。办有《重庆三峡学院学报》《何其芳研究》等学术刊物。出版《夔州诗全集》等一大批特色研究成果。

队伍建设方面。学校现有1200余名教职工,其中,巴渝学者4人,在职专任教师960余人,高职称370余人,获博士、硕士学位82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50余人(包括校外导师)。建有人社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重庆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波兰院士亚努什、莱谢克,另引进香港城市大学王钧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团队。学校教师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侯备人选、重庆市名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重庆市级特色专业10个,重庆市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7个,重庆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学校学生组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巧固球赛获奖,在“挑战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八连冠、重庆市武术比赛十二连冠、第七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特等奖1项、2019年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获一等奖1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开放办学方面。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多所国外大学,与德国BSK、印尼国际日报等多家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与东南大学等多所国内大学建立了互派教师、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等合作关系。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部门和地方政府,与中兴通讯、中科曙光、锐捷等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当前,学校正处于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将坚定不移走绿色教育之路,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三峡、服务重庆、面向全国”的办学思路,弘扬“厚德、博学、自强、创新”的校训精神,明确“学科牵引、应用为本”的发展方向,把握“理念先导、人才支撑、经济基础、制度保障”的发展要素,遵循“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特色发展”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123”发展战略,奋力实现“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强力推进“美丽校园”和“重庆名校”2项建设,全力铸就“三峡”“绿色”“应用”3张品牌。力争早日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是为适应教师教育改革、切实提高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效整合学校教师教育资源于2017年设立的一所新型二级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在校学生1400余人。现设有小学教育(免费师范生)、物理学(师范)、化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4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实行由教师教育学院统一招生和管理,教师教育学院和各相关专业学院共同培养,学制四年,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双向强化的培养模式和机制。学院是学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依托单位,具有教育硕士研究生招录、培养和硕士学位授予资格。

学院以培养地方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主要任务,坚持内涵发展,注重教育特色,推进教育改革,立足教育创新,努力形成重庆高校一流的教学团队、一流的课程设计和一流的教师培养服务,使学院发展成为立足三峡、服务库区、面向全国的高水平的教师教育培养基地。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免费师范生·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按照“本科定位、全科定性、小学定向”的培养方向和“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培养要求,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全科知识、娴熟的教师技能,具备小学各科教育教学和相关管理研究能力。主要课程有:汉语基础、中外文学、教育心理学、三笔字训练、音乐基础、美术基础教育学、初等数学、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本专业属定向培养,学制四年,毕业后担任重庆市相关区县基础教育小学全科教师或到基础教育管理部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物理学(师范类·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中学物理教学和从事企业基础研究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线路、近代物理实验、固体物理、物理教学论、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技能基本训练等。学制四年,毕业后可从事各级初、高中、中职学校物理教学和相关教育管理研究,也可到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研发工作。

化学(师范类·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和应用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教师素养,具备从事化学教育、化学实际应用等基本能力。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学与环境、化学工程基础、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化学教育理论与方法等。学制四年,毕业后可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和教育管理研究等工作,也可到化工行业从事生产研发工作。

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教育学科知识、生物学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及较高综合素质、较强敬业精神的中学生物教师。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等。学制四年,毕业生可到中学从事生物教学或到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研发工作

文学院

学院历史肇始于1956年,至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一个甲子的砥砺前行,文学院具备了较强的办学实力,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院所属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重庆市级 “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同时承担着中国语言文学学术硕士和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任务。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含汉教、文秘两个方向)为重庆市级一流专业、市级特色专业,也是学校的品牌专业,历年招生均为第一志愿满额录取,本专业(文秘方向)还与山东大学开展联合办学,每年可择优派取学生在大二全年赴山大文学院交流学习。目前学院共有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研究生60余人,留学生8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16人,博士20人,硕士生导师35人;有省市级优秀人才称号20余人;外聘有包括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等在内的兼职教师23名。良好的师资储备,为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作为学校教学科研重镇,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20余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0余项,出版著作100余部,发表论文600余篇;先后成功主办“汉学国际前沿学术研讨会”等多场大型学术交流会议;编辑出版有《何其芳研究》《三峡文化研究》等期刊(论文集),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学院平台完备,设施完善,管理有效,能为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提供良好成长环境。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文史类)

本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高校首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主要课程有:文学概论、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中国文化概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普通话与口语表达、语文教材研究、教育实习等,还安排有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普通话、三笔字等职业技能培训和科研训练等创新创业培训。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管理及企事业单位语言文字、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史类·山东大学合作办学专业)

本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主要培养人文素养深厚、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娴熟的高级文秘和行政管理人才。主要课程有:中国秘书史、秘书学、档案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秘书礼仪、基础写作、秘书写作、秘书英语、计算机应用、行政职业能力、公共关系学、公关策划、办公自动化、办公室管理、汽车驾驶、演讲与口才、企业文化、社会调查与分析等,还安排有秘书职业技能、普通话、汽车驾驶等职业技能培训和科研训练等创新创业培训。毕业生可在国家党政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各级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行政管理或秘书工作。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是以培养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支撑的教学科研单位。现有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4个本科专业和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院教职工5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3人,双师型教师22人,半数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企业经营管理实战经验。

学院建有企业综合经营管理、ERP沙盘、旅游管理、酒店管理4个专业实验室。拥有三峡库区企业发展研究所、旅游研究与人才培训中心,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35个,为本院教学、科研、实训、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与希尔顿酒店管理集团校企合作,共同创办希尔顿班,荣获中国旅游服务业“优秀人才培养院校”和“希尔顿集团人才培养卓越贡献奖”等荣誉。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校学生近几年获大学生挑战杯、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旅游创意大赛和市场营销策划大赛等国家及重庆市各类奖项80余人次。毕业生以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就业率达到98%以上。

2019年起学院实行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大类招生,文理兼收。工商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两个专业;旅游管理类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个专业。一年级不分专业,第二学期结束后进行专业分流,二年级按照专业分流培养阶段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市场营销(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市场营销等基础知识、掌握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熟练运用统计分析工具,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调研与预测、数据统计与分析、推销与商务谈判、销售管理、营销咨询与诊断、营销策划(品牌策划、广告与促销策划等)、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在大数据营销决策、品牌战略管理、消费心理与行为等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财务与会计、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品牌学原理与实务、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零售管理等。

工商管理(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商企业经营管理,能在工商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从事管理、科研、教育以及电子商务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经济学基础、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公司理财、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仿真实训等。

旅游管理(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紧密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旨在培养具有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熟悉旅游企业业务流程与岗位操作技能,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电商、景区、度假区、饭店等单位从事旅游策划、营销、咨询、旅游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导游、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业务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在民俗旅游文化资源挖掘、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旅游企业品牌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经济学基础、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基础、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电子商务概论、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

酒店管理(本科·文理兼收·希尔顿班·兼招对口高职)

本专业面向高星级酒店及相关产业,旨在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酒店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适应酒店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系统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娴熟的酒店管理操作技能,熟悉现代高星级酒店经营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够在高星级酒店、国际邮轮、会展中心等机构从事酒店运营、管理、销售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与希尔顿酒店管理集团共同创办非建制希尔顿班,优秀学员可直接进入希尔顿管培生队伍;在酒店房务管理、餐饮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管理学、市场营销、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信息系统、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战略管理、酒店礼仪等。

财经学院

学院于1996年招收经济学本科专业学生,目前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会计学等4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现有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农业硕士授权点1个(农业管理、农村发展领域),现有研究生81名。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0余人,其中有教授20人,副教授14人,博士(含在读)25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人选3人。青年教师大都毕业于985、211高校,具备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

近几年来,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8篇,核心期刊论文10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承担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其中2018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50余项,多项政策建议获市区领导批示或被政府部门采用。

学院拥有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市级学会——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重庆市高校“十三五”重点学科——农林经济管理。学校图书馆有专业图书19余万册,建有电子商务、会计模拟、国际贸易模拟、ERP沙盘等专业实验室;建立了20余个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能够较好地满足研究生、本科生人才培养的需要。

会计学(本科·文理兼收·兼招对口高职)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素质,具有较广泛的工商管理基础知识及会计、财务、审计、税务、信息化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方法技术,处理会计业务编制财务报表、成本核算与控制、财务分析、投资理财,涉税业务的核算与纳税申报、纳税筹划与风险管控,财务审计与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应用与维护、财务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实践应用能力,具有健全人格、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能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中职学校从事会计、财务、税务、审计、咨询等实践及教学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设“管理会计”、“CPA” 和“会计信息化”三个方向,对口高职设有“会计信息化”专业方向,毕业生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税务筹划、会计信息化、ERP供应链管理、审计信息化、企业综合仿真实训、数据库技术(SQL)、计算机编程语言(Python)。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具有良好人文社科素养,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外语能力与专业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及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社会经济状况,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及持续学习能力,能从事涉外商务经营、管理、研究、策划等工作,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设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金融与投资两个方向。毕业生可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商法、商务英语、跨境电商、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等。

经济学(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熟悉金融业务技能、金融政策和金融法规,能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租赁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胜任政府部门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继续深造的理论型人才。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

经济统计学(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熟知经济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统计法规,熟练掌握数据采集、问卷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资料管理等业务工作,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抽样调查、投入产出分析、国民经济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证券投资分析、金融统计分析等。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于1996年招收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现有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58人,本科生15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巴渝(青年)学者2人;硕士生导师33人;教授8人。拥有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2个,重庆市研究生教学团队1个。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4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获重庆市科学进步奖1项,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

学院现有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建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分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各类专业实验室40余间,实验室总面积9000余平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近三年来,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等专业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市级奖项100余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理工类·兼招中职与本科对口贯通“3+4”)

本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重庆三峡学院转型发展改革试点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强化学生的数理和学科基础,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培养。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微型计算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信息理论与编码、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子设计、EDA技术等。

毕业生可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可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留学深造,也可进入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公司,从事产品的设计、研发、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是学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专业,设有输变电、配用电、智能电网三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电气工程导论、电力安全作业、电网管理与电力营销、发电厂电气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电气综合测试、高电压、电气控制与PLC、工厂供配电、电力电子、电力企业实习与实践等。

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考核后,可授工学学士学位,主要就业单位为:国家电网公司省市县分公司、电力设计院、发电厂、电工设备安装或生产企业,研究所或境内外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通信工程(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移动终端开发技术等ICT行业急需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电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移动通信原理、光传输技术、宽带接入技术应用与维护、LTE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规划优化、弱电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与维护、大数据、云计算理论及综合系统应用。

本专业毕业生可授工学学士学位,主要去向为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通信服务公司,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运营企业,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是重庆市政府“十三五”大力发展的工科专业之一,主要培养在相关领域中迫切需要的智能技术与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专业设有智能科学与智能技术应用两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原理、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与处理等。

本专业毕业生可授工学学士学位,主要面向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或考取研究生。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致力于汇聚活跃在学术前沿、适应区域战略需求的知名学者、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开展立足前沿、服务产业的科学研究。通过持续深化管理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办学活力。坚持“诚信友爱、善思笃行、学博体健”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浓、实践技能强、富有浓厚“智造”情怀的新型高层次工程应用人才。

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近1600人,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山东大学开展联合办学,每年择优选取学生在大二全年赴山大机械学院交流学习。拥有机电系统电子技术学术型硕士和农业硕士(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授予权;拥有重庆市重点培育学科一项——“人工智能+智能农业”;拥有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万州区创新团队2个。

学院现有教师52人,博士16人(含在读),拥有高级职称者近30人。拥有总价值近4000万元的教学仪器和科研设备,专业实验室30个,实验室占地面积达10000多平米。与长安集团、中德阀门、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合作共建研究平台,联合培养人才。

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工程综合训练大赛等专业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省市级特等奖2项,一、二、三等奖30多项。学院培养出了一大批工程应用方面的人才,很好的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事迹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采访报道。学生毕业后去向主要有大中型企业、国家机关公务员或事业单位、高职或中职专业教师岗位,考取硕士研究生、进入部队、自主创业等。学院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录取率10%,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理工类·山东大学合作办学专业)

本专业为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特色专业,设有现代设计、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机电系统三个专业方向。专业按照“厚基础、重实践、强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现代设计、智能制造、新装备与新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人才。核心课程有:机械制图、材料力学、电工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机械测试技术、云制造技术基础、虚拟仪器技术、数控技术与编程、控制工程基础、有限元分析及应用等。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理工类·兼招对口高职)

本专业是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专业,设有“机电一体化及智能控制”和“智能机器人与系统”两个专业方向。本专业培养能在智能制造前沿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课程体系围绕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技术进行设计,核心基础课程有电路设计、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等;方向特色课程有智能控制基础、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拓展课程有微机电系统、增材制造技术等。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理工类·兼招对口高职)

本专业设有汽车服务、汽车技术两个专业方向。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能够从事汽车检测、汽车营销、汽车金融、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等汽车服务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适应未来学科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主要有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等;专业特色课程主要有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电动汽车原理与构造、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国际汽车贸易理论与实务等。

传媒学院

传媒学院是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建设单位、“卓越传媒人才”培养单位。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具有硕、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20余人,教授(副教授)7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另有外聘传媒行业精英16人担任兼职教师。设有广播电视系、广告系、视频采编中心和“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建有图形图像实验室、录音实验室、灯光实验室、新闻演播大厅、校园电视台演播室等10余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设备总价值600余万元。在重庆日报社、万州电视台、华龙网、三峡都市报、开县电视台、腾讯大渝网等20余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与中共万州区委共建有“三峡传媒学院”。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946人。学院秉承“成人、成才、成功”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成效显著。近年来,学生视频、摄影、广告设计、文字作品获国际、全国和省部级奖励100余项。2015年以来,学生组建创业团队5个,孵化注册工商企业3个。毕业生在新华社、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社、成都电视台、成都日报社、宁波电视台、万州电视台、广东中山日报社、三峡都市报社、腾讯大申网、腾讯大渝网、搜狐网、爱奇艺等传媒单位就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获得了学校“就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广播电视学(本科·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扎实的广播电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能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有: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广播电视概论、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电视作品编辑与制作。

广告学(本科·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比较系统扎实的广告学和市场营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现代社会广告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传播学、广告学、广告设计、广告摄影、广告摄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市场营销学。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扎实的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创意思维能力,能适应网络与新媒体时代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传播学、数字媒体技术基础、摄影技术、摄像技术、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网络编辑学、新媒体运营、网络视频与动画制作、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

美术学院

学校美术学院创建于1987年,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人,硕士导师8人,有校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16人。有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服装与服饰设计五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00余人,2015年学科教育(美术)领域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在校全日制专业硕士生8人。

美术学院用当代创新教育新思想,新观念引领办学,走特色发展之路,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内、外部发展平台,针对美术专业特点,进行规范有序的教学、科研与管理,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6部,国家项目立项3个,发表美术论文200余篇,入选国家级、省级美展作品400余件,2019年3件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2项教学成果获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三峡民间美术”课程为重庆市级精品课程。美术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艺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立了美术学院创新实践团队、时装表演模特队、服装与服饰创新实践工作坊、传统生活创新中国画工作坊,加大校企合作,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美术人才。近几年学生多次参加全国、省级美展,国家级获奖作品共计80余件、省级获奖300余件,设计作品曾在教育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每年学生可申请赴海外进行交流学习。至今培养了15000余名合格的美术人才,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美术学(本科·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绘画创作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技能,能适应美术创作、美术编辑、艺术设计、美术宣传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等领域需求的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美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透视学、解剖学、构图学、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雕塑材料学、版画、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工艺美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环境设计(本科·文理兼收·兼招中职与本科对口贯通“3+4”)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当代环境设计理念,现代设计思想,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发展需要而具有环境设计综合知识和应用实践动手能力的设计师,能在各大装饰公司、建筑行业、设计单位等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中外设计史、设计透视、素描、色彩、手绘表现、建筑装饰材料与概算、室内空间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展示设计与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有创新设计思想与能力,适应时代视觉传达发展需求,有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设计技能,并能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中外设计史、设计概论、素描、色彩、字体设计、图形创意、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数学媒体设计制作、企业形象策划、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动画(本科·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动画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应的影视知识,熟练掌握动画设计、动画制作,动画产品开发等实践技能,能在设计公司、游戏公司、传媒公司、艺术教育等单位从事动画、影视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艺术设计史、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绘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摄影、网页设计、卡通雕塑、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后期合成技术、DV短片制作、动画造型设计、影视声音、三维动画技术、动画分镜创造等课程。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流行文化视野与民族服饰文化底蕴、兼备创新设计与工艺技能、能适应服装设计、教育、研究、媒体、生产和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的专业课程有:中外服装史、服装材料学、服装效果图、服装结构设计、工艺基础、服装CAD、流行成衣设计、职业装设计、创意装设计、配饰设计、形象设计等课程。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学校办学实力雄厚的二级学院,招收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生物技术、园艺、风景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农学6个本科专业,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生物)和农业硕士(园艺与种业、食品加工与安全)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重庆市本科一流专业和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园艺专业为学校应用转型发展试点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教授8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4人,具有博士学位26人、正读博士7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区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人才9人,并从东南大学、西南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聘请了多名校外客座教授。学院目前在校本科学生900多人,硕士研究生31人。学院学风优良,各专业历届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报考及录取率较高,近四年考研上线率和录取率居全校理工科专业第一,年平均考研录取率达20%左右。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重庆市本科一流专业、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1个中美“双百计划”合作专业、1个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拥有1个重庆市工程实验室、1个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1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重庆市创新团队、1个校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校级工程中心、2个校级创新团队。建有40多个教学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价值近3000万元,教学科研设备齐全。学院在重庆海关技术中心、万州区食品药品检验所、重庆市万州区园林绿化管理处、重庆市极合合集食品有限公司、成都和合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重庆竣品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等38个企事业单位建有实习基地。学院近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项、教育部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0余项、校区级和横向合作项目50余项,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三峡库区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开发、食品保鲜与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明显特色。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在食品及相关领域从事食品工艺与工程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加工、技术推广应用和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是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建设专业、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以及重庆市重庆市一流专业和特色专业,学生可以学习到美国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有助于学生增强实践技能、提高就业能力,为学生国际交流和到跨国企业就业创造条件。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技术原理、食品检测与分析、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等。毕业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理工类)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工科专业之一,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责任心、掌握扎实的食品安全、食品营养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富有创新与创业精神和团队意识,熟悉国内外的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能胜任各类食品及食品原料的质量安全控制及分析检测、食品生产的品质控制及监督管理、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及行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等。毕业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生物技术(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生物制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生物制药工程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业等相关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生物医药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人体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基因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药事管理与法规、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等。毕业生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风景园林(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及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等领域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艺术理论、设计理论进行风景园林艺术设计及表达、园林施工与组织管理、风景名胜区及城市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园林工程、风景区规划、建筑结构与构造、风景园林艺术原理、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等。毕业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园艺(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为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园艺学发展前沿和趋势,具有适应经济社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体系、综合素质及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农林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园艺相关的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经营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并具有进一步深造或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植物生物技术、园艺作物栽培学、园艺产品采后与营销、土壤肥料学、果树育种学和果树栽培学等。毕业生可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农学(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农作物生长发育、作物栽培、作物遗传育种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作物生产、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与经营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农业教育与科研、生产与经营、推广与开发、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作物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学、分子生物学、耕作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课程。毕业生可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是我校办学历史最悠久、师资力量最雄厚、也是最早招收本科学生的教学院系之一。学院拥有重庆绿色生态工程学院,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化学(教育)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个,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1个。现有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保设备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科学为教育部省级一流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合作专业;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均为重庆市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建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分中心1个,重庆市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化工过程、水资源处理工程实训中心2个。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23000余平米,拥有ICP等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0余人,拥有市级创新团队1个,市级教学团队1个,巴渝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9人;教授8人,副教授18人;博士21人,硕士25人。其中,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万州区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经费1700余万元;在ACS Nano等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等10余部,申请专利30余项,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奖、万州区科技进步奖等多项。

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55人,本科生1200余人。近年来,学生在“创新创业”、“挑战杯”等全国大学生专业竞赛中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多项。近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超过20%。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为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学校卓越工程师建设和应用转型发展试点专业。本专业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原则,注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立足于本地区材料、精细和制药化工等支柱产业的高速发展,服务化工行业的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以“厚基础”“精技术”“强能力”为途径,旨在培养掌握化学和化工基础知识、精通工程设计技能和工艺开发技术、具备绿色化工过程设计和开发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有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工程制图及CAD、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化工工艺学、绿色工程等。学制四年,毕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能在化工相关企业、环保部门、科研单位、学校或政府部门等单位工作。

环境科学(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所属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本专业为教育部“双一流”省级一流专业、重庆市特色专业、校级首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污染控制工艺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风险管理与咨询、环保设施运营与管理等领域基本知识,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工程设计、环保咨询、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学制四年,毕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能在政府、企业或科研等单位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污染防治、技术咨询等相关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为近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和水工业理念,具有完整的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建筑给排水等领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工程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有水分析化学、工程力学、水力学、水质工程学、给排水管道系统、水工艺设备基础、建筑内部给排水等。学制四年,毕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能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和建筑、水利、环保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设计、技术拓展、运行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也能够在一般工矿企业从事供水与排水方面的工作。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为近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过程装备、过程控制等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有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工原理、机械原理及设计、过程装备制造技术等。学制四年,毕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能在相关部门从事过程装备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工作,也可在工业生产中从事过程控制等工作。

环保设备工程(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专业之一,重庆市鼓励申办的行业人才紧缺专业。主要培养机械工程与环境工程的交叉融合,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强、具备行业及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有机械制图、环境工程原理、环保工程材料、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环保设备制造技术等。学制四年,毕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既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环保设备的设计与制造、运营与维护以及设备功能的改进和完善等工作,又能从事环保设备的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工作。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40余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9名;博士16名,硕士20多名,另引进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院校专家团队支持学院的发展。

近年来出版各种专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多项成果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教学成果多次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项。

学院现设“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专业方向硕士点1个,有文化产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民族学4个本科专业。设有西南民族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中心、三峡法学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其中民族学专业是重庆市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单位。

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突出“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注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学年论文制、就业与考研的素质拓宽工程等举措,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学生的就业率、英语四级过级率、挑战杯立项率、学术论文发表、研究生录取率等在全校均名列前茅。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文化产业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济、法律知识,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毕业生授管理学学士学位,可在政府机关、广告业、网络文化与动漫游戏产业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宣传、管理、创意、项目策划等工作。主干课程:文化资源概论、文化产业法与文化政策、文化创意理论与实践、创意写作、会展实务、影视产业经营管理、文化经济理论与务实、大众传媒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授管理学学士学位,可在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劳动仲裁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就业、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与商业性保险运作和管理等工作。主干课程:公共管理学、社会保障概论、公共政策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等。

法学(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的法学专业知识功底,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法律人才。毕业生授法学学士学位,能在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中介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工作。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经济法、商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证据法。

民族学(本科·文史类)

本专业是重庆市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特色专业建设点、一流专业建设单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民族学知识,具备开展民族工作和从事学术研究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毕业生授法学学士学位,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民族宗教、文化文物、城乡开发、社区服务等相关工作。主干课程:民族学概论、社会学、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中国民族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田野调查与民族志写作、社会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由原政治与法律学院于2014年4月更名而来。下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研室。具体负责全校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工作,负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2015年我院已取得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招录、培养和硕士学位授予资格。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兼职教师40余人,其中硕士生导师7人;专职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讲师10人,博士(含在读)12人,45岁以下教师全部获得硕士学位。教师教学科研实力较强。近年来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其他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6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等13部,发表科研论文(含CSSCI、CSSCI扩)560余篇。拥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校级重点学科。学院教师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优秀教学成果奖市级一等奖1项、校级5项;并多次在国家级、市级和校级思政课教学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学生多次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重庆赛区决赛特等奖、一等奖;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师范生技能大赛荣获特等奖、一等奖等数项。2019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全院毕业生总人数的46.15%。硕士研究生考试录取率连续四年名列全校第1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本科·文史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政治学、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现代教育技术、青少年心理学、中学教育学、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与设计、班主任工作与活动组织等。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前身是1956年四川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的数学科,1978年成立万县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科,1987年数学科更名为数学系,1994年数学系与计算中心合并成立计算机系,1999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系,2005年更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1年成立数学与统计学院,2018年依托数学与统计学院成立三峡大数据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是我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理科院系之一。

学院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统计学、大数据管理及应用4个本科专业,学科教学(数学)和非线性电子学2个硕士点,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00余人、研究生42人;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重庆市重点学科(数学)、重庆市一流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非线性发展方程”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等国家、重庆市平台;基础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计算数学研究所、“非线性科学与系统结构”校级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统计信息分析与数据处理中心、“流体力学偏微分方程”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等校级平台;数学专业实验室、统计学专业实验室、数学教育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博士18人、硕士生导师14人。拥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获得者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另有兼职教师16人,其中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中学正高级教师4人。

近五年,学院教师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50余项,教学科研经费总计2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收录150余篇;出版著作6部;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重庆市教育改革试点成果奖二等奖等各1项。学院建设有重庆市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精品课程2门、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在线课程等6门;教师参加教学技能竞赛,获全国奖2项、省部级奖10余项、校级奖40余项。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专业教学技能竞赛、挑战杯等各类竞赛,获全国奖5项,省部级奖励100余项。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本科·理工类·山东大学合作办学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是重庆市首批中学教育二级认证专业,现已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进校考察。本专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学科平台坚实、师资力量强,是重庆市高校市级重点培育学科(数学)、学科教学(数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核心支撑专业,同时也是山东大学合作办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对中学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三峡,服务重庆,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深厚教育情怀、高尚师德、健全人格,系统掌握数学学科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具备较高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能够在中学和相关教育机构从事数学教学、数学教研等相关工作,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育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抽象代数、高等几何、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数值计算、大学物理、算法设计、初等数学研究、中学数学教学论、中学教育学、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适宜到高级中学、初级中学担任数学教师,可到高等职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培训学校等教学机构担任数学教学工作,也可到教育行政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近几年到中小学等教育机构担任数学教师占75%左右,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占22%左右。

信息与计算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本科·理工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业是我校唯一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是重庆市高等学校“一流专业”建设点,是重庆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我校开办的第一个理工类本科专业。该专业具有完善的教学实验条件,具有教学用房约200平方米,拥有数学实验室、信息服务与计算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等多个先进实验室。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信息技术、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能够胜任信息处理、软件开发与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经济金融分析、大数据分析等工作,或在科技与教育等部门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算法设计、Java程序设计、大数据处理、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数据探索与数据预处理、操作系统、机器学习、硬件与网络、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开发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到政府机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互联网公司、金融企业、能源、航空、证券、国防等部门从事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科学计算、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和中小学数学教师等工作,或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统计学(本科·理工类)

统计学专业是学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市场化和信息化发展对高级应用统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而开设的专业,是本科的“绿牌专业”(就业率、考研率、薪资、就业满意度高,为需求增长型专业)。本专业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广博的图书资料、先进的实验设备,并建有专门的统计实验室和三峡库区统计信息分析与数据处理中心,与国家统计局万州调查队、重庆市万州国土资源局、重庆市开县统计局、国泰君安证券等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为统计专业学生实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此外还与安博教育集团、达内教育集团、NIIT公司以及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统计学专业学生的继续深造打开了通道。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统计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熟练地运用统计理论与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统计推断与预测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能在金融行业、信息产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等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与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算法设计、会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统计软件实务、时间序列分析、数据挖掘、计量经济学、统计预测与决策、应用随机过程、金融统计分析、统计计算、应用回归分析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到相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工业企业质量管理部门、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咨询公司等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大数据挖掘与分析、金融统计的应用和开发工作,也可在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统计分析、决策等工作,或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经济类学科)的硕士学位。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理工类)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面向大数据技术的产业需求,主要培养经济管理中的数据管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大数据和统计学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基础,能够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进行大数据分析、挖掘、管理与应用,在各类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行业以及政府、教育等领域从事大数据相关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统计学、运筹学、大数据导论、Python数据处理与编程、数据挖掘、大数据采集与处理、分布式处理与云计算、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R语言与统计建模、大数据可视化、Spark大数据处理技术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在互联网公司、金融企业及工业部门从事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大数据架构师、大数据分析工程师、大数据咨询顾问、大数据统计工程师、大数据运营经理、大数据挖掘与处理专员、大数据存储工程师等工作,也可以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相关研究和教学工作。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是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试点单位,现有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安全工程等本科专业3个。

现有教职工123人,其中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重庆拔尖人才1人,高级职称76人,博士研究生3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100%。拥有重庆市科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人才培养基地等省市级平台8个,重庆市重点培育学科1个,实验(训)室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向科研项目156项,获省部级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6项。全面推行“多证制”教学管理模式,近四届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学校前列,近5年在专业/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5项,省部级奖项56项。2019年起学院按一个大类、一个专业招生,即:土木类、安全工程专业。土木类含土木工程专业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两个专业,一年级不分专业,第三学期开始前完成学生分流,在学院内部选择专业学习。

土木工程(本科·理工类)

土木工程专业为校级转型试点专业,开设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和市政建设三个专业方向,需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能够从事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城市给水排水、地铁及轻轨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地基处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工程造价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有:高等数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方向主干课程:高层建筑结构及抗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建筑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结构CAD等。工程造价方向主干课程:工程软件及电算化、建筑装饰与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建设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市政建设方向主干课程:综合管廊工程理论与实践、城市给排水工程、城市道路工程、市政工程基础、市政工程资料管理等。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本科·理工类)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够胜任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机场工程、岩土与隧道工程、市政工程及相关方面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科研、试验、检测、养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道路工程制图、道路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道路工程材料,主要课程: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电算、桥梁工程、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BIM在交通领域推广与应用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路桥绿色建造新技术与新方法等。

安全工程(本科·理工类)

安全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开设建筑安全、设备智能化安全两个方向。本专业以工程建设行业为依托,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一定的从事建筑安全方面的设计、检测、评价和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能够从事建筑安全方面的设计、监察、管理、评估与咨询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建筑防火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建筑施工应急救援预案及典型案例分析、建筑安全技术及管理、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编制、建筑结构等。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创建于1982年,2008年通过教育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获批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目前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英语教育硕士)、英语本科(师范、翻译、商务)、日语本科为主的办学体系,开设英语、日语、法语、德语等语言教学。现有教职工近10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5人、外聘教授6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3人;来自美国、英国、日本、西班牙、匈牙利等国家的外籍教师6人;硕士生导师9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名,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2人,校级学术骨干6人,教学骨干12人。学院设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研部、研究生教研室,以及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语言培训中心、外文资料室、外语专业电教室、外语演播厅、同声传译室、大学英语电教室、语音实验室、外语自主学习中心等,共有专业学生1000余人。学院面向全国26个省市招生,学生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近年来,在“外研社·国研杯”、“纳德杯”等外语专业竞赛中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多项,尤其是日语系学生在“2017年笹川杯全国高校日本知识大赛”中喜获特等奖。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教育、外贸、旅游、企事业等单位,毕业生就业率高,出国深造人数多,考研上线率近三年均超过12%,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英语(师范类·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在中小学及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相关部门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英语应用型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言学、词汇学、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学英语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等;第二外语开设有日语、法语。毕业生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也可攻读硕士学位,从事文学、翻译、语言学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英语(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在经贸、文化、新闻、旅游、外事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行政管理等工作的英语应用型专门人才。设英语(翻译)、英语(商务)两个方向。

英语(翻译方向)的主干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口译、英语口才与演讲、实用高级翻译、翻译理论与实践等;第二外语开设有日语、法语。

英语(商务方向)的主干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函电、商务礼仪、国际贸易实务等;第二外语开设有日语、法语。毕业生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也可攻读硕士学位进一步深造。

日语(本科·文理兼收)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日语交际能力和现代办公设备操作能力、具备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了解进出口业务规程,能在经贸、文化、新闻、旅游、外事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助理、商务行政管理、外贸实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日语专门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基础日语、高级日语、商务日语函电、经贸日语、国际贸易实务;第二外语开设有英语、法语。毕业生可授文学学士学位,也可攻读日语语言文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体育与健康学院

1993年开办体育专业,先后为国家输送了5000多名合格毕业生。目前,开设有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方向)2个本科专业和学科教学(体育)研究生教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本院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博士5人,讲师2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37人,在校学生800余人。拥有较为完善的体育场馆和专业实验室,配有900多万元的体育教学训练设备。

多年来,学院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尚武崇文,睿智健体”的院训。坚持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积极探索专业教学、运动训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考研、就业等方面的新路子、新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和市级各类专业竞赛中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并逐渐形成了武术、健美操(排舞)、跆拳道、游泳等优势项目(武术代表队蝉联重庆市大学生武术比赛十二连冠),浆板队参加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桨板竞速挑战赛取得三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被中央五台、新华网、重庆晨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考研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近三年公招考试就业率达40%-70%)也名列市内同专业前茅。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先后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专著70余部,科研项目80余项,专利40余项,各类科研奖励100余人次。并多次获得全国及市级各类专业竞赛活动奖励。

20多年的办学经历,严谨的办学风格,以及毕业生在各行各业的优异表现,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较高的知名度。

体育教育(师范类·本科·体育类)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从事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师资及其他体育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统计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创伤学、健康教育学、推拿与按摩、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操舞等。可授教育学学士学位。

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体育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和系统的运动康复与健康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能在各级学校、健身俱乐部、职业运动俱乐部、健康与康复科研机构以及医院、社区、敬老院、福利院、疗养院、保险行业等领域从事康复理疗、保健指导、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也是自主创业的热门专业。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教育心理学、康复学、康复机能评定、临床医学基础、中医基础、运动创伤学、运动处方、理疗学等。可授教育学学士学位。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000余人,研究生近30人,是学校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的重点新工科学院。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个本科专业,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毕业生可授工学学士学位。有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农业硕士和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工程硕士2个硕士点。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余人(含教授15人,副教授近30人,博士20余人、硕士5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4人)和兼职教师30余人。另外柔性引进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外籍波兰和印度院士3人。

现拥有三峡人工智能学院、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市级高校重点实验室、物联网智能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类核心教学团队等5个重庆市级教学及科研平台,占地近7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约7000万元。建有嵌入式系统开发、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综合实训等33个专业实验室和13个计算机公共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列为“十三·五”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重点(培育)学科、软件工程纳入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学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获批重庆市大数据人工智能特色专业、获市级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

学院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特质,建有中兴通讯、中科曙光校企合作实训平台,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专业骨干教师指导学生参加2013—2019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4次、2011—2019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九年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列为“十三·五”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重点(培育)学科。主要培养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研发能力,能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系统、数字家电、移动通讯设备、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工作的宽口径、高级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Web编程技术、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Linux网络开发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Linux系统编程、嵌入式系统开发、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择业面宽、竞争力强、就业形势好,主要去向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信息技术产业,从事网络系统规划和设计、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设备开发、信息家电、工业控制、移动计算设备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或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

软件工程(本科·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学科。本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有较好的软件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测试技术与质量保证方法,能从事大中型软件项目的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等高层次应用软件技术技能型人才。本专业设有移动开发、Java和交互设计三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C程序设计语言、Java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前端开发技术、软件体系结构、微机故障分析与维护、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数据通信技术应用与维护、云计算技术应用与维护、ICT新技术、ICT项目管理、企业网络构建项目、Android开发技术、手机游戏开发基础、移动互联与WEB Service技术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到国内外大中型IT企业、通信行业、游戏企业等从事软件系统开发、测试和项目管理;或到政府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咨询管理类企业、以及银行、交通、石油等部门的信息管理中心和教育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研发、测试、管理和教学等工作或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重庆市本科高校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运用能力,熟悉企业运作业务流程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掌握信息系统思想,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行与维护,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熟悉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网站设计与开发、平面设计、电子商务技术及应用、网络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大数据概论、Hadoop大数据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导入预处理、大数据应用开发语言、商务智能方法与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到国内外大中型IT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部门从事电子商务建设、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等方面工作。

物联网工程(本科·理工类)

培养目标:物联网工程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多学科特点的应用技术型学科。本专业培养建设物联网系统所需要的专业人员。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物联网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微机原理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自动识别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控制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

就业去向:可在信息、计算机、电子、通信等行业,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研究、设计、制造、生产、应用开发、技术服务以及综合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或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理工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在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掌握大数据方向的基本理论和主流技术(采集、存储、挖掘等),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数据预处理、大数据应用分析、大数据应用开发、大数据系统研发及数据可视化等工作。

主要课程:大数据导论、Python数据处理与编程、数据挖掘、大数据采集与处理、分布式处理与云计算、算法分析与应用、Linux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就业方向:能在IT行业、行政事业单位等行业从事大数据的处理、分析、预测,以及大数据应用维护及科学研究等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或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