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学院以“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没想到校园里还能营造出完全拟真的‘市场’,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知行结合,砺炼技能的平台,身为家长,我深切感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为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良苦用心!”这是何先生在亲临广东科技学院组织的工商模拟市场现场,观看了儿子经营的“摊位”之后,发出的由衷赞叹。作为该院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工商模拟市场的举办将科技文化节推向高潮。随着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该院的师生们共享了一场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科技文化节是该院学生“第二课堂”的一个缩影。为了给学生提供发挥个性的舞台和增强实践能力的平台,广东科技学院倡导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积极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拓展视野,提升素质,增强能力。
科技文化节,成为文化盛宴
广东科技学院的每年的科技文化节由十多个内容和风格各异的活动组成,自3月下旬拉开序幕,将于5月下旬结束,历时约两个月。这些活动既有由各系部组织的专业技能类活动,如管理系的工商模拟市场、财经系的会计知识竞赛、机电工程系的电工车工钳工技能大赛、计算机系的电脑文化节设计大赛、应用英语系的英汉话剧节、艺术系的服装工程技能大赛等,也有由各社团和协会组织的才艺展示类活动,如主持人大赛、环保工艺品DIY创作大赛、摄影大赛等。其中不少活动已成功举办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广大师生每年都期待的品牌活动。
广东科技学院团委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举办大学生校园科技文化节,是为了引导大学生崇尚科学,勤奋学习,追求真知,锐意创新;是为了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和学术研讨氛围,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展现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为了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校园活动精彩纷呈
学院团委积极帮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活动的组织中,坚持品牌意识,以品牌活动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目前,广东科技学院的学生社团包括学术科技类、社会实践类、兴趣爱好类、体育健身类、文化艺术类等五大类,社团数量达41个,每年举行的社团活动达280多次。这些活动益志、益智、益趣,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校园文化繁荣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每年一度的“社团开放日”是各社团展示社团风采、招纳新生力量的平台,吸引了大量有兴趣、特长的新生力量的加入。
如管理系大一学生阿森,他主动热情地参加了跆拳道协会、沙盘协会、市场营销协会等3个社团。因此,他的课余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经常连续奔波于不同的社团活动之间。他表示:“参加社团活动确实很辛苦,但很能锻炼人,这样的大学生活很充实。”
在社团管理中,院团委坚持“数量建团”与“质量建团”并举,专门设立了社团联合会对社团进行管理,同时为每个协会聘请指导教师。大部分协会已成熟地与东莞大部分商家接洽,共同合作开展特色活动,特别在东莞各大高校之间,该院学生社团具有较大影响力,多次承办高校间的各种比赛,经常应邀到校外参加展演活动并受到好评。
踏向社会,拓展素质
为了拓展学生的素质,除了丰富校内活动外,该院团委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参加实践锻炼。
学院组织成立了志愿者服务中心,坚持利用课余及节假日时间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文化、教育等各类社会服务活动。目前该院志愿者服务中心人数已达2000余名,每年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总人数达3800人次,总服务时达17000小时。并且志愿者全部通过网上注册,发放了志愿者证和志愿者服,对所有人员进行了编组、排序,每个组别都有负责人以及专门负责的服务项目。一年来,志愿服务中心
学院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这一目标,结合办学育人实际,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有针对性地准备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宣传了志愿者精神,传播了爱心,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近年来,学院坚持利用暑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青年学生深入基层,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广泛开展政策宣讲、科技支农、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环境保护、医疗服务等活动,既展示了广科学子的风采,也彰显了全面育人的特色,受到了省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等单位的表彰。学院多次荣获“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志愿服务中心多次荣获“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邵翠兰、杨少发、陈冰玲等多名老师荣获“2010年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该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广东科技学院毕业生之所以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历年就业率均排在同类院校的前列,得到了省教育厅的表彰,这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第二课堂”培养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