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2024研究生全球胜任力教育发展论坛在北外举行

时间: 2024-05-20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网 浏览量: 1399 收藏
211双一流国重点教育部小985省级选调生博士点硕士点保研资格
北京市/语言类/公办/教育部
排名: 第80名
综合指数: 72.68
热度:35841K

5月18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的2024研究生全球胜任力教育发展论坛在北外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论坛以“研究生国际理解与全球胜任力培养”为主题,为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探索研究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加快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搭建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驻华代表处助理代表彭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磊,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郁云峰,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周莉,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马箭飞,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钟英华,全国国际商务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财经大学校长洪俊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姜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北外党委书记王定华,党委副书记、校长贾文键等出席论坛。

王定华在开幕致辞中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国家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关键途径,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他们要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国际谈判,这样才能够在全球化的舞台上积极发挥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王定华在讲话中分享了北外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与思考,指出北外将始终聚焦优化学科布局,创新战略人才培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高层次人才,为推动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促进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理解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周莉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亟需大批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参与全球治理、表达中国声音、更深入地参与国际事务,研究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是青年一代适应全球、走向全球的基本素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于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阶段,这为研究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要在探索教育对外开放新路径、新形式,完善特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海外实习项目等方面持续发力,并希望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为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优秀人才贡献智慧。

常启德表示,青年代表着创新的力量,为进一步加快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需要创造有力的环境,为青年赋能,使他们保持开放的心态,了解国际惯例和规则,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尤其是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出青年的声音,成为更加积极的力量。他强调,联合国高度重视青年的发展,坚持为青年赋能,支持他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实现个人价值,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黄宝印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恰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强国建设六个方面的5.29重要讲话一周年和新的学位法正式发布之际,会议主题凸显研究生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方面担负的重要使命,强调提升研究生全球胜任力是重大的时代命题,也是重大的教育命题。目前我国在胜任国际市场开拓,国际营销渠道建设,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传播力提升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还存在较大缺口,高校应坚持问题导向、应用导向、目标导向、能力导向,把培养全球胜任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紧紧围绕高质量开放战略目标,加快建设高质量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培养出更多满足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和全球化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由贾文键主持。他表示,今天中外学者400余人相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共同探讨研究生全球胜任力教育发展,对于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主旨发言聚焦研究生国际理解与全球胜任力培养。杨卫以“孕育全球胜任力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为题作主旨发言。他从产业、科技、教育、人才、领导力等方面分享了中国走向科技强国的里程碑,并从大学发展的六层境界和中外研究生教育发展对比出发,提出要以社会发展目标确定研究生教育增长规模,以社会需求变化牵引教育结构演变。他结合联合国全球胜任力框架和中国对全球胜任力人才的要求,指出中国要积极参与并引领,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把中国从跟随时代的奔跑者转变为具有创新力的引领者。他强调,在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迫切需要一批全球胜任力人才,跨文化学习能力、融通能力和工作能力是这类人才必备的能力和素养。他结合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的工作,指出孔子学院是培养研究生全球胜任力的一方沃土。最后,他提出了基于需求理论的我国开放科学行动方案,为中国式研究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提供了创新思维与实施路径。

博科娃在发言中提到,十年前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教科文组织时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相关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工作内容和倡议,核心内容是高质量的教育,把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高等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息息相关,高校在培养青年一代,培养新的领导人方面担负重要的责任。教育应以人为本,AI时代要进一步加强人的建设,加强综合教育体系的建设,在强化跨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将全球性视野和全球性话题纳入课程设置和国际交流项目,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情商、批判性思维、倾听、解决和应对冲突、共情、跨文化沟通等软技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使青年一代在全球化世界中更好地生存下去,更好地应对挑战,真正成为全球公民。

马箭飞、洪俊杰、姜锋等先后作大会主旨报告,分享了国际中文教育、国际商务和区域国别学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在研究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并结合各自领域研究生培养实践,就提高研究生全球胜任力,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分享了独到的见解与经验。

论坛在18日下午设“研究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与实践经验分享”“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全球胜任力培养:跨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力”和“国际商务专业研究生全球胜任力培养:多维融合与科学素养提升”三个平行分论坛。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郁云峰,匈牙利罗兰大学副校长郝清新(Hamar Imre)等共计约20位中方和4位外方专题报告人、7位嘉宾和4位研究生代表,共同探讨了如何培养既能立足中国实践、与世界对话、实现国际合作和参与国际治理,又具有学科融合能力,能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产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

王定华出席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全球胜任力培养分论坛并作专题报告。他指出,国际中文教育进入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对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从培养目标、培养路径及培养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的培养思路,分享了北外国际中文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色与经验,鼓励大家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共同努力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繁荣。

北外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韩宝成主持平行分论坛一,国际组织学院副院长李辉、国际商学院院长牛华勇分别在平行论坛一和平行论坛二发言,平行论坛一圆桌论坛由牛华勇主持。论坛得到了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来自匈牙利罗兰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辽宁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澳门科技大学等153所国内外高校,以及中国国创会中国故事研究院、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考试部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北外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人、研究生院工作人员,师生代表380余人现场参加论坛。 


👇立志愿陪伴高考生及家长度过高考👇

【高考升学群】

群内不定期分享高考升学资讯、教育政策

高考系列直播、择校指南、专业推荐介绍

高考各科提分必备技巧、学习资料共享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豆豆老师

回复“省份/学校名称+高考”

即可加入相对应的升学群

 

★微信搜索小程序:立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