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牧学院2022年普高招生专业简介
植物科学学院原系创办于1971年的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西藏农牧学院前身)的农科,西藏农牧学院1978年独立办学后称为农学系,自2009年更名为植物科学学院至今。
我院现有教职工62人含业务挂靠在植科学院的9人。职称结构:教授 14人,占22.6%,副教授20人,占32.3%,讲师15人,占24.2%,其他人员14人占20.9%;学历结构:博士4人,占6.5%,硕士39人,占62.9%,学士19人,占30.6%;民族结构:汉族45人,占73.7%,藏族9人,占14.7%,其他民族7人,占11.6%;年龄结构:40岁以上32人,占52.45%,40岁以下29人,占47.55%。
享受政府津贴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现有农学、植保、园艺、农经等4个教研室, 7个本科专业, 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农学),开展本科、专科和研究生教育。有高原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等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有实习农场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具备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培养较为完善的软硬件条件。
长期以来,植物科学学院重点依托西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有的物种资源,重点围绕青稞、油菜等高原作物栽培生理与生态、种质创新与利用、高原作物植保、高原农业经济发展开展研究。其中,在高原作物生态地理、野生油菜起源与演化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5年来,主持科研项目107项,到位经费2347.97万元,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67项,主编专著和地方特色教材7部,获得各类奖励4项,专利11项。
090101农学(本科)
专业概况:专业曾荣获西藏自治区农学特设专业建设特等奖,现有知名专家、享受国家政府津贴各1名,高级职称13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20余项目、自治区级各级各类项目多项,出版科研专著和特色教材8部。国内外各类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若干篇,在青稞、油菜、玉米等作物的创新性研究中具有很强的科研和教学实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西藏农牧学院优势专业,农业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高原作物生产、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农业高新技术应用与开发,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能力,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能力,能在农业及相关部门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西藏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推广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具备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到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农业基层单位及相关科研教学部门从事组织管理、技术决策与推广、农业生产管理、科学研究及教学等工作。
090102园艺(本科)
专业概况:本专业由建校初的果林专业发展而来,2001年开始招生,现有6个教学班级。主要学习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的栽培、育种、贮藏加工等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毕业达到培养要求者授予农学学士学位。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8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近年来围绕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园艺植物栽培、园艺设施等领域开展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重点科技项目等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多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政治立场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爱西藏、爱专业、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具有扎实的园艺植物栽培、新品种培育、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园艺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能适应新时期园艺产业领域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普通遗传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植物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毕业生应具备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等不同种类园艺作物设施和露地栽培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园艺作物新品种选育培育的能力;具备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等的采后、贮运及加工等方面的能力。具备利用当地农业有机废弃物进行园艺作物无土栽培的能力,具备利用庭院开展园艺作物庭院园艺栽培的能力;具备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组织培养等方面的能力。
就业去向:毕业生一是可在中职学校、科研单位从事园艺专业教学、科研工作;二是可在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园艺植物栽培、园艺植物新品种培育及良种繁育、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三是可继续攻读园艺学科相关方向(蔬菜学、果树学、观赏园艺学、茶学、设施园艺学等)的硕士学位,提升学历后再就业;四是可在涉农相关单位从事农业方面的相关工作,或应用专业知识进行自主创业就业。
090103 植物保护(本科)
专业概况:本专业现有教师14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教授6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2人。本专业立足西藏,兼顾国内农业,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1项,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课题10余项,多项横向项目,获得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一级学报20多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5余篇;出版乡土教材3本。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精良,拥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农业科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病虫草鼠生物学及其综合治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植物有害生物识别、发生规律、监测预报和防治等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研究能力、研究潜能和创新意识的能适应我区植物保护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科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植物学、基础微生物学、植物生理生化、普通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5、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掌握农药的组成及使用方法,并了解其危害与保护方法。
就业去向:主要从事各级农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农业病虫害监测与综合管理、防控技术推广与应用、生物农药开发与利用等。毕业生适合到植物保护、植物检疫部门和相关科研及教育等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工作,也可继续在本校和其他高校及研究单位攻读硕士学位。
120301农林经济管理(本科)
专业概况:本专业现有教师14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名。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中科院横向项目1项,教育部科研课题7项,西藏自治区社会院课题5项,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课题18项,支配科研经费4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一级学报13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5部,参编著作10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政治立场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掌握扎实的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基本素质,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能力,具有扎根基层的献身精神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能适应农(林)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研究等领域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农业经济学、财政与税收、农村金融学、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农村社会调查、农业政策学、产业经济学、人力资源统计、农村电商、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社会学概论、经济管理案例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类涉农(林)企业、各级政府部门、教育科研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金融、财会、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要求该专业学生具有以下几项基本素质:1、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相关的农(林)业科学知识和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3、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组织协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农(林)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各类农(林)企业、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管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工作。
120302农村区域发展(本科)
专业概况:本专业现有教师14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名。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中科院横向项目1项,教育部科研课题7项,西藏自治区社会院课题5项,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课题18项,支配科研经费4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一级学报13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5部,参编著作10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掌握扎实的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有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能够适应农业企业、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计划、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管理、新农村建设等领域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农村发展概论、农业和农村经济学、农村发展研究方法、农村发展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统计学原理、农村金融学、农村发展规划、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地理信息系统、农村电商、发展项目管理、可持续发展概论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本专业培养掌握农业农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要求该专业学生具有以下几项基本素质:1、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现代农业和当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具有农村区域发展、农村发展规划、农村经济与社会管理和农业推广等方面的基本能力;3、具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农村区域、社区分析、规划、计划实施、监测和评价等方面的技能;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当代发展学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5、熟悉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知识、较好语言表达与文字表达、文献检索、调查研究、决策、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7、具有一定的科研与实际工作能力。
就业去向: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在各类农(林)业、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管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工作。
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前身为1957年西藏咸阳民院牧医科,1972年西藏民族学院西藏林芝筹建处创建的农牧系,1973年5月开始兴建实习牧场,兽医门诊等为教学服务的基础建设。1974年,西藏民族学院林芝筹建处改为“西藏民院林芝分院”,牧医科改为牧医系直至2010年。1974年从西藏民院总院迁来的首批学生中有牧医61人,1978年学校第一批实验室建成,牧医系拥有了第一个实验室生物实验室,1982年在全西藏首次招收畜牧专业3O人。2010年8月6日成立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010年10月27日更名动物科学学院至今。
历经4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并重的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体系。学院内设学院办公室、学生科、教学科、动物医学教研室、动物科学教研室和草业科学教研室六个科室,有4个本科专业,草业科学(1994年)、动物科学(1972年)、动物医学(1972年)、动植物检疫(2014年);5个专科专业,有预防兽医学、兽医专业学位及农牧(畜牧)专业硕士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生1342人。
(一)学科建设
成立动物科学学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编写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建设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预防兽医学、草业科学3个西藏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建设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高原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和临床兽医学3个西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推进藏猪协同中心建设。2014年成功申报并获批兽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18年通过审核评估,2018年预防兽医硕士点通过国家和自治区合格性评估。
(二)人才培养
近5年,成功申报“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国家级卓越农林优势特色专业,“动物科学”国家级一流专业、“草业科学”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动物医学”校级一流专业、“家畜育种学”“草原啮齿动物学”“牛生产学”“饲草生产学”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开展了“藏猪协同中心”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出版《西藏高原饲草加工与贮藏实验指导》,《草坪学实验实习指导》《兽医临床实践技能手册》《家畜病理学实验及指导》《草坪经营学》《草业政策与法规》等教材6部。新增19个教学实习基地。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本学院是西藏高水平畜牧兽医及草业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截止目前,全区80%以上畜牧兽医和草业人才毕业于均本学院。
(三)科学研究
近5年,我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62项,承担地市级项目3项,承担校级科研项目10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34项。我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共7项,其中“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西藏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西藏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西藏自治区藏猪首席专家1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拥有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个、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全院教师以第一作者身份或通讯作者发表核心以上的论文共142篇,其中核心期刊67篇,一级学报48篇,有分区且被SCI收录27篇。全院教师共计获得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藏猪协同研究中心荣获脱贫攻坚优秀集体。
(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拥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高原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和临床兽医学实验室3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藏猪协同中心与高原动物饲料研究与加工自治区级研究中心2个,拥有教学实习动物医院1个,家畜解剖学实验室、动物生理与药理学实验室、动物微生物与传染病学实验室等13个校级教学实验室以及1个校内实习牧场;教学、科研、生产基础设施完善。与江苏农科院联合培养研究生,共享共用兽医研究所、动物免疫工程研究所等省级和国家级科研平台,与西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总站)等20多个科研基地建立了教学科研基地。开放式实验教学,为学生参加科研、各类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提供条件保障。
制订了实验场地及设备共享管理办法。建立教辅人员考评机制,通过实施在岗抽恕⑵绞笨己撕湍曛湛己说却胧忧慷越谈ㄈ嗽钡墓芾碛肟己恕
(五)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通过内部培养和人才引进等方式,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内外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状。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含援藏干部1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讲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1人,硕士学位的24人,硕士生导师15人,博士生导师5人
学院现有西藏自治区创新团队1个,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任,全国农业推广标兵1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名,西藏自治区学术带头人3人,西藏自治区先进工作者1人,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优秀教师3人,西藏自治区草业科技先进工作者1人,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巾帼标兵1人,西藏自治区教学能手2人,西藏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3人。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为在高原地区开展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六)学生工作
动科院一直以来特别重视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四年来,学生党员比例为15%左右。制定学生管理系列文件,建立“班级积分”等管理制度,激发班级积极性,学期末依据积分评选先进班级,让学生在集体中促进个人发展。近年来,我院本专科学生年终平均就业率均在90%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为100%。2015年开始我院学生就业观念逐渐转变,区内学生签约区外企业学生比例逐步增加。近年来,获得暑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团队、优秀组织奖等校级集体表彰30余次。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西藏自治区选拔赛等省级科创比赛,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特等奖3项、优秀奖1项,其他省级奖励11项。此外,获得全国挑战杯三等奖3项。
(七)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动物科学学院党委现共有8个党支部,学生党支部5个,教职工党支部3个,教职工党员35人,占教职工总数70%。动物科学学院党委认真贯彻党政共同负责制,制订《动物科学学院党委议事规则》、《动物科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民主集中制,推进院务公开,在学科发展规划、岗位人员任免、大宗项目采购等重大事项上,保证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090701草业科学(本科)
专业概况:草业科学教研室现有教职工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硕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硕士学位5人;其中,西藏自治区学术带头人1人,西藏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西藏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西藏自治区草业科学研究先进个人1人。该专业成立以来共完成国家科技支撑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农业部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6项、科技厅各类项目5项,总金额1000余万元。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出版教材3部、专著3部,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2012年“草业科学特色专业”获西藏农牧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20年草学为自治区一流学科,2021年获批西藏自治区一流专业。共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1000余名合格的本专科毕业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能适应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牧草栽培与育种、草地调查与规划、草地生态学、草地培育与保护、草类种子生产、牧草加工与贮藏、草坪建植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草业生产与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草地植物分类学、草原生态化学、草地培育学、草原保护学、草坪学、饲草饲料加工与贮藏、草地调查与规划、草原生态学、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牧草育种学、草坪经营学、牧草种子学、草原法、植物学、普通遗传学、动物学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掌握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草地调查与规划、草原保护、草坪学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草地生态学、牧草育种学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地保护与利用、草地畜牧业经营与管理的能力;具备饲草饲料加工与贮藏的初级加工能力;掌握研究的基本技术,具备研究牧草生长发育及遗传规律,牧草及饲料作物营养及加工利用、草地环境与生态工程、牧草种植与管理、草地调查规划与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草地畜牧业调查及畜牧科技推广能力;经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训练,具有较强的应用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学草业科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牧草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业去向: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在草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草业生产与保护、人工草地建植与栽培、草产品加工与贮藏、草业技术推广、草坪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090301动物科学(本科)
专业概况:动物科学专业2009年获批为教育部特色专业,2014年获批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西藏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实验员1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西藏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西藏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西藏自治区藏猪首席专家1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拥有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个、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个。拥有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实验室)、教育厅工程中心1个(西藏高原饲料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在建院士协同创新中心1个(李德发院士)、柔性引进中国农业大学专家2人。
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35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其中SCI收录20篇,专利授权10余项,主编教材8部,参编著作6部。
以第一完成单位及第一完成人获“西藏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西藏自治区“成才杯”特等奖3项,全国“挑战杯”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动物科学专业全国大学生技能竞赛三等奖1项。目前在校本科生413名、专科生46名、硕士研究生30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动物遗传育种、家畜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及动物生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畜牧生产相关领域的技术与设计、开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高原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动物资源调查、种畜评估、繁育体系、繁殖技术、饲料配合、牧场设计、动物生产管理、卫生防疫、畜产品开发利用等方法与技术。具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畜牧生产和动物科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了解动物保护、动物生产、畜产品流通、环境保护等有关政策与法规。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生产与管理、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就业去向:毕业后可在动物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国家机关就任公务员,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到饲料加工、动物养殖及动物性食品生产等相关的国内外企业进行科技开发及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可利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自主创业。
090401动物医学(本科)
专业概况:动物医学研室现有教职工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实验师2人;博士4人,硕士8人;牦牛岗位专家2人;获得自治区五四青年奖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课题4项;西藏科技厅课题8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获科研经费26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论文22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参编著作3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掌握扎实的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以及有关部门从事畜禽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兽医法规执行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兽医微生物学、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病学、动物检疫、畜牧兽医政策与法规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掌握动物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动物疾病的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免疫预防、诊断、治疗及畜牧科学的基本知识;具备致病因素分析、检验、药物正确使用、常规及器械诊断、主要治疗方法、动物检疫、动物产品安全生产与评价的技能;熟悉目前动物生产过程、了解动物防疫、环境保护、产品安全、动物进出口检疫、兽医公共卫生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就业去向: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在各级政府部门、农业院校、研究院所、进出境和国内各级动物检疫机构、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机构、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及饲料、动物药品、动物养殖和动物性食品生产相关的企业、公司、集团以及动物医院等单位从事动物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动物药品生产和管理、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肉品卫生检验等方面的技术、行政管理、教学或科研工作。
090403 动植物检疫(本科)
专业概况:本专业偏向动物检疫方向,依托动医教研室开展。动物医学研室现有教职工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实验师2人;博士4人,硕士8人;牦牛岗位专家2人;获得自治区五四青年奖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课题4项;西藏科技厅课题8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获科研经费26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论文22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参编著作3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动物检疫检验基础理论和技能、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动物检疫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
主要课程:动物学、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及毒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普通病学、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病学、动物检疫、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掌握扎实的动物普通病学、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病学、动物检疫、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兽医病理检验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重点掌握动物医学、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检验、卫生监督和疫病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加强动物环境控制、动物生产、畜牧企业管理、动物医院临床诊断、食品安全性评价、动物产品加工与卫生监督、人兽共患病防制等技术和管理技能,具有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染疫病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能力。
就业去向: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在动物检疫及相关领域的国家机关就任公务员,到与农牧厅和林业厅相关的厅、局、所、厂、场、站,与动物养殖及相关食品生产贸易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以及农业院校等单位从事动物检疫、动物产品及食品的安全监测等方面的技术、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食品科学学院成立于2010年12月,现有教职工29人,其中专任教师22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19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者1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西藏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学院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与检测、分子生物、生理生化、野生植物资源评价与利用(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6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建有藏药材研究、食品加工、野生植物资源评价与利用3个科研平台和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研发中心、西藏森林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中心2个研究中心;与西南大学联合成立了药用植物联合研发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在我院设立了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西藏实验站,建有藏药资源圃、食品加工车间等16个校内外实习基地。
食品科学学院成立于2010年12月,现有教职工29人,其中专任教师22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19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者1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西藏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学院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与检测、分子生物、生理生化、野生植物资源评价与利用(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6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建有藏药材研究、食品加工、野生植物资源评价与利用3个科研平台和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研发中心、西藏森林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中心2个研究中心;与西南大学联合成立了药用植物联合研发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在我院设立了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西藏实验站,建有藏药资源圃、食品加工车间等16个校内外实习基地。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科研项目80余项,在研项目经费3000万元余。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民族特色工业化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自治区“十四五”西藏特色食品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转化科研成果2项、经费60万元,完成藏药材资源普查26个县外业调查工作,采集植物标本7万余份,发现新种4种、新分布40多种,建立西藏自治区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地理信息系统。学院教师发表各类科研论文共计3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EI收录1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参与制定牦牛乳行业标准5项、建立藏药材种植操作规程2项开发产品20余种。在高原农产品加工及贮藏、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与检测、藏药材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071002生物技术(本科)
专业概况:我院生物技术专业设立于2003年,现为校级一流专业,注重农、理结合,立足高原、特色鲜明,紧密衔接西藏藏医药产业发展需求,突显西藏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学科优势及专业特色。拥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自治区学术带头人1名。目前建有西藏特色农牧资源研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藏药材方向(教育部)、西藏藏医药研究中心藏药材资源科学保护与利用研究联合实验室(自治区科技厅)、西藏藏药材资源与开发利用创新平台(自治区教育厅)、西藏农牧学院-西南大学药用植物联合研发中心、西藏农牧学院-广东医科大学生物医药资源与健康联合研发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与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建有藏药材种质资源圃1个。
培养目标:立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行业发展所需,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培养要求,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生物技术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农林牧、生态环境、医药等相关领域和生物高新企业从事生物技术相关的科研、开发、检验、生产和管理等工作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蛋白质与酶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基因工程、遗传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资源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格。应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素质;具有生产销售、检验检疫的素质;具有吸收和利用新知识及新技能的素质。掌握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发酵工程、西藏药用植物栽培学、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初步具有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产业研发和产品开发的能力。了解有关生物产业和产品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与营销策略。具有参与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的基本能力。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医药、农业、林业、畜牧、生态、环保、园林等相关领域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科研、开发、检验、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082701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
专业概况: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西藏农牧学院特色专业,西藏自治区级一流建设专业,教育部“新工科”建设专业,该专业围绕建设“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战略定位,在青稞、牦牛、林下资源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保鲜教学及科研方面形成鲜明特色。该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90%,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目前拥有国家工程中心西藏试验站1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科研创新平台2个、校级研究中心2个、中试加工实验室1个、9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与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本科生联合培养、交流访学机制。
培养目标: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要求,培养适应西藏食品行业发展需要,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农产品加工、保藏和农产品质量检验与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理化分析、食品营养学与卫生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技术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通过4年系统学习,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技术等学科基础知识;熟悉相关工程技术及规范;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产品研发、工厂规划和设计;具备现代科技观念、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人文修养和沟通能力;具备终生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
就业去向: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
082702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专业概况:我院食品质量安全专业设立于2012年,该专业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在青稞、牦牛、森林资源等特色农畜产品的安全检测技术、安全管理控制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该专业拥有国家肉品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藏实验站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4个,拥有LC-MS、GC-MS、FTIR、质构仪等高精尖检测设备,与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本科生联合培养、交流访学机制。
培养目标: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要求,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适应西藏食品行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生产企业、科研机构、检验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分析检测、质量控制、企业管理、生产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分析、食品标准与法规。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与身心素质。系统掌握食品工艺、食品分析、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食品标准与法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食品生产与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到食品及相关企业、科研机构、检验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从事生产管理、分析检测、质量控制、行政监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可选择在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
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于2006年,由原西藏农牧学院林学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技术团队重组而成,是我校最大的二级学院。迄今,资源与环境学院已发展成具有林学、植物营养学2个自治区重点学科,重点培养西藏高原林业、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方面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综合性教学单位。
资源与环境学院下设林学系(林学教研室)、农业资源与环境教研室、环境科学与工程教研室、生态学教研室、园林教研室、水土保持教研室、旅游管理教研室、植物学教研室共8个教研室(系)和1个实验中心,同时为保障学生实践教学需要,建有校内外实习基地32个,辐射林芝、拉萨、日喀则、山南、昌都五市,直接参与当地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专业层面上,资源与环境学院设有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旅游管理、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共计11个本科专业,其中,林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园林专业是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也正在努力成为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设有林学一级学科下森林培育、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森林生态(自设)共5个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是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相关专业建制最全、服务面最广的人才培养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专职实验员5人),专任教师中:职称结构上,教授6人,副教授24人;学历结构上,博士10人,在读博士8人,82.4%为硕士以上学历。
办学以来,资源与环境学院在各级主管部门、行业部门的领导下,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院校的无私援助下,教学成果显著,先后获得西藏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3名专兼职教师获得“西藏自治区教学名师”称号,学生也获得了;科学研究上,在高原半干旱区造林、野生植物资源、植物营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先后获得国家林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西藏自治区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已形成了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具备西藏特点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模式。
近5年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学子先后获得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为代表的20个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专业竞赛的奖项。相信在资源与环境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您的到来终将学有所成,收获满满。
070502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本科)
专业概况:本专业现有教师10人,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西藏自治区各类科研项目7项,支配科研经费11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1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政治立场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熟知地理科学、资源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扎实的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和管理技能,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能力,具有扎根基层的献身精神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能适应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自然资源管理、资源调查与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自然资源学原理、土壤学、水资源学、气象学、生态学、土地资源学、环境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区域分析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学、遥感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本专业所培养学生具备系统性区域思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熟悉资源环境相关法律法规;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绘制自然资源图件,能对区域内自然资源进行系统性调查与评价,能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特征规划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各类资源环境类企业、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事业单位从事资源调查、资源评价、资源利用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工作。
071004生态学(本科)
专业概况:生态学专业是自治区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也是我校的优势、特色专业之一,支撑学科是我国著名高原森林生态学家徐凤翔教授开创的生态学学科,当前学科带头人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国家级人选郑维列教授,现有专任教师4人,其中副教授2人,兼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专业开办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政治立场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生态学发展动态和多学科融合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协同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从事生态环境工程的规划、预防与监测、生态系统维护与恢复、生态安全生产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设计能力,能在生态、环境及相关部门从事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创新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科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普通生态学、生态设计、生物学、土壤学、3S技及其应用、生态监测与评价、城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工程学、污染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1、应具备的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格素质。
(2)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具有不断学习提高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文化素质。(3)专业素质: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运用生态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素质;具有经营生产的素质;具有在业务上不断学习发展的素质;具有吸收和利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素质。(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意识和沟通协调嫩能力。 2、专业技能:具有从事生态监测、生态系统维护与恢复、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够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各类农、林、牧、环保、企业及相关部门从事生态监测、生态系统维护与恢复、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生产经营等工作,或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等工作。
082503环境科学(本科)
专业概况:本专业现有教师8人,兼职教师3人。教授1名,副教授3人。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课题2项,支配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3部,参编著作3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政治立场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掌握扎实的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基本素质,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能力,能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以及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工作,能适应21世纪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评价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1、因具备的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格素质。(2)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具有不断学习提高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文化素质。(3)专业素质: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运用环境科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素质;具有经营生产的素质;具有在业务上不断学习发展的素质;具有吸收和利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素质。(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2、专业技能:具有从事环境规划设计、环境管理、污水处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等, 方面工作能力;能够适应环境规划设计、环境监测、环境评价、污水处理和环境管理等领域需求的能力。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污水处理厂、环保局、环保企业、环境管理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农村建设局等方面工作。
090201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
专业概况:农业资源与环境是自然界中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各种要素的总称,是农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此专业也由此而产生。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本专业专兼职教师10人,其中自治区级科学技术带头人1人,2016年评为西藏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2021年评为西藏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2003年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硕士点获批,高原土壤与植物营养作为其中一个研究方向,2017年资源与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点获得学位授予权。2012年《植物营养学》学科评为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学科,建有《高原土壤与植物营养学》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平台,校内实习基地1个,校外实习基地5个。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农业、土地、环保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与开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数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气象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管理、土壤农化分析、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学、水土保持学。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首先,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以及良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的意识,在农学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其次,具有扎实的数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较系统地掌握土壤、植物营养、生态领域内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三,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和沟通能力,有较强的外语交流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规划能力。
毕业生就业去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也可进一步深造,在全国范围内报考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与植物保护、耕作学与作物栽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09020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
专业概况: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西藏自治区一流专业。现有教师10人,教授3人,博士2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人。五年来,水土保持团队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治区自然基金和自治区教改项目20多项,到位经费40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10余篇,出版专著2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建设需要,具备植物学、生态学、土壤侵蚀原理、林业生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学、荒漠化防治工程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施工及监测等能力,能适应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施工及监测等领域需求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基础气象学、普通生态学、土壤学、地质地貌学、工程测量、水力学、土壤侵蚀原理、荒漠化防治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学、林业生态工程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情怀,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基本理论,具备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制、水保项目施工与监理能力等技能,具备科学调查研究、水保项目管理能力。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林草、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发展和改革、园林、农业等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监测、资源开发、工程管理等工作。
090501林学(本科)
专业概况:林学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专业核心课程森林培育学为自治区一流课程。林学是我校优势、传统专业之一,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支撑本专业的林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设五个二级学科,其中森林培育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建成国家林草局林木种质资源平台一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一个。拥有15名教学科研人员,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博士5人,学科带头人2人。区内外外聘客座教授5人。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自治区及各类社会服务项目6项,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及教学成果奖5项。林学具有较为完整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体系和重点实验室运作机制。
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身心健康,能适应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林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森林培育、经济林栽培、病虫害防治、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林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在林业及其它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与林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本科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植物学、树木学、土壤学、林木遗传学、林木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林业生态工程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1、应具备的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格素质。(2)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具有不断学习提高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文化素质。(3)专业素质: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基本的科研素养和运用林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素质;具有指导林业生态经营生产的素质;具有在业务上不断学习和吸收利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素质。(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意识和沟通协调的能力。2、专业技能:具有从事造林规划设计、森林资源调查、林草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能够适应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资源开发、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等领域需求技能。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各级林业管理部门、林业规划设计部门、国土资源、农业、环境保护部门、工矿企业等单位从事林业生态建设、森林资源调查与规划、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林栽培等工作。毕业生可以继续深造后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森林培育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相关教学、科研等工作。
090502 园林(本科)
专业概况:园林专业为西藏自治区一流专业。现有教师9人,客座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人(客座教授),研究生生导师4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二级景观设计师1人,五年来先后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主持国家环保局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项,承担西藏自治区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6部,教材3部,支配科研经费30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 “三农”,掌握扎实的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观赏植物栽培、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工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协同合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工程测量、设计初步、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规划设计、观赏植物栽培学、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施工与管理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1、应具备的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格素质。(2)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具有不断学习提高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文化素质。(3)专业素质: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运用园林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素质;具有经营生产的素质;具有在业务上不断学习发展的素质;具有吸收和利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素质。(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意识和沟通协调嫩能力。2、专业技能:具有从事园林规划设计、观赏植物生产经营管理、城镇绿化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能够适应园林规划设计、小城镇绿化规划建设、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等领域需求的能力。
就业去向: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在园林部门、林业部门、园林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观赏植物生产经营管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120901旅游管理(本科)
专业概况:旅游管理专业是我校随着国家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型学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人,其中,副教授3人,博士1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西藏旅游经济发展,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旅游管理、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旅游景区管理、旅行社及饭店经营管理、导游业务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在旅游景区、酒店及其它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与旅游有关的资源评价与开发、景区规划与管理、酒店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科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旅游景区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生态旅游、旅游目的地管理、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旅游饭店经营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环境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旅游地理学、导游业务、西藏民俗旅游文化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1、应具备的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格素质。(2)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具有不断学习提高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文化素质。(3)专业素质: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运用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解决生态旅游生产实际问题的素质;具有经营生产的素质;具有在业务上不断学习发展的素质;具有吸收和利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素质。(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意识和沟通协调嫩能力。
就业去向:毕业后可在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部门从事旅游管理与服务、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等工作,或在旅游公司、旅行社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与导游等工作,或在酒店从事相关管理与服务与管理方面的工作。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西藏农牧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是西藏高校中成立最早的工科院系。1971年筹建于西藏民族学院,其前身为西藏民族学院机电队,1973年由陕西咸阳迁入西藏林芝八一镇,并改名为“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农机水电系”,1978年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西藏农牧学院”后,为适应西藏经济的发展,于1982年停办“机械维修技工”和“农机修造”专业,扩展了水电专业方向,并改名为“西藏农牧学院水利电力工程系”。随着学科的发展,2006年8月“西藏农牧学院水利电力工程系”改称为“西藏农牧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2010年底又更名为“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我院现有教职工54名,其中教授(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9人(含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高校教学名师1人。现有水利水电工程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水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个(土木水利工程)。完成国家科研项目10余项,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重点项目及教育厅教改项目等30余项,科技社会服务30多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水利部科技进步奖、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0余项。
我院与河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及其二级学院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实现了协同发展、合作共赢。长期的对口支援工作有力促进了我院各项事业发展,他们的无私援助使我院科学建设、实验室建设、科研工作不断得到新发展,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得到逐年提升。
080501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
专业概况:本专业现有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以上2人,研究生以上学历6人。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农业部财政项目1项,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教改项目7项,获西藏自治区高校教学成果奖1项,支配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EI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含实用新型)20余项。
培养目标:面向西藏社会需求,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具有扎实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具备良好的工程师基本素质;掌握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机电控制等方面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能源生产与管理部门、设计院、能源类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等相关部门从事能源的规划、设计、安装、设备调试、运行管理、设备研发等方面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水力学、电工学、水能利用、热工基础、水力发电类课程、泵与风机、光伏发电类课程、新能源技术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能源与动力工程所必需的机械、电气和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水能利用与机械动力转换设计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源与动力工程所必需的工程制图、金工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应用能力;能源与动力工程水电站水轮机组选型设计、水电站运行与管理、水轮机安装与检修等能力。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水利水电、可再生能源利用、流体机械、电力、动力工程等领域的发电厂、设计院、制造厂、施工单位和教学研究机构,从事工程设计、科研、教学、设备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本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081001土木工程(本科)
专业概况:本专业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9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名,自治区高校教学名师1人。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自治区科技厅自然基金10多项,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教改项目5项,支配科研经费28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11篇,EI论文20余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3部,发明专利5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备土木工程学科(建筑工程方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在专业技术工程领域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建筑材料、结构力学、钢结构、砌体结构、房屋建筑学、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程识图、水力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建设监理、土木工程概预算、基础工程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与民用建筑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相应工程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投资、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土木工程所必需的测绘制图、运算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高等院校、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开发公司等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与研究、施工技术与管理、基本建设管理、工程咨询、工程质量监督和监理工作。
08100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
专业概况:本专业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9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名,自治区高校教学名师1人。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自治区科技厅自然基金20多项,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教改项目5项,支配科研经费28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11篇,EI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3部,发明专利5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在专业技术工程领域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试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的能力,能在给水排水专业技术工程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试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水力学、工程测量、基础有机化学、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消防工程、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工程概预算、水泵与水泵站、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水工艺设备基础、土建工程基础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城镇水循环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工程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相应工程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投资、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所必需的测绘制图、设计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规划编制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高等院校、政府职能部门、各类水产品研发企业、城市水厂、环境监测与评估部门等从事给水排水的设计与开发、施工技术与管理、基本建设管理、工程咨询、试验研究、工程质量监督和监理工作。
081101水利水电工程(本科)
专业概况:本专业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16人。五年来先后承担自治区科技厅项目18项,自治区教育厅特色专业建设1项,支配科研经费434.56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其中:一级学报4篇,SCI论文1篇,EI论文3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8篇;参编著作2部。实践教学基地条件良好,拥有专业教学综合实验室4个,校实习电站1座,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综合试验场1个,校外实习基地3个,工程设计室1个。本专业是自治区首批获得“西藏自治区高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资助的自治区重点专业,是西藏农牧学院优势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是该校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二级学科。2018年入选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特色专业建设,2019年入选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一流专业建设。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政治立场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系统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高新应用与开发,较强的调查研究与组织、决策与管理能力,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能力,能在水利工程、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水行政、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关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外语、计算机操作及语言、画法几何及水工制图、水利工程测量、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水文、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利水电规划、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工程概预算、水利工程施工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水利水电工程所必需的测绘制图、运算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利水电工程枢纽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能力。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水利水电行业从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科研和教学等工作,也可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及环境保护等行业的相关工作。
电气工程学院
西藏农牧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现设有两个本科专业: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②农业电气化(082303)和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硕士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西藏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
电气工程学院立足本科教育,强化教学和科研并重;办学目标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能自觉适应西藏艰苦条件、坚决反对分裂和积极维护社会稳定、政治立场坚定、实践动手能力强、具备团结合作精神、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在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委、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和科技厅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电气工程学院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室建设和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发展成为西藏自治区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工科高等教育基地,为西藏电力事业的基础建设和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电气工程学院建有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室”,包括“电路实验室”、“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电机实验室”、“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室”、“高电压技术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实验室”以及 “校内教学实习电站”,与西藏国网公司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3个,可满足本学院学生的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此外,电气工程学院建有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大学生农业物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平台”,能有效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电气工程学院与河海大学(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合作密切,每年选派部分优秀新生赴河海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赛,并取得良好成绩。近两年,电气工程学院的毕业生中有5人攻读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初次去向落实率均为94 %,主要在自治区内外的电力行业、光伏能源、水利部门等就业。已为西藏电力行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很多都已成长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部门经理、总经理和局、处级领导干部。电气工程学院面向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生源充足,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大量优秀毕业生在自治区地、市、县担任技术骨干和行政领导,已成为西藏发展的中坚力量,为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绩显著。
08060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专业概况:本专业现有教师17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名。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科研课题2项,西藏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课题11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 6篇,EI 12篇,一级学报3篇,核心期刊20余篇;出版教材2部、专著1部。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均保持在94%以上,主要去向为国家电网、国家能源、华能、南瑞、深瑞、华电等大型电力企业,就业前景好。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电力领域的电能生产、输送和分配以及使用能力,掌握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基本专业知识;能在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电力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和科技管理工作的实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力电子技术、微机继电保护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本专业学生具备爱党爱国、敬业奉献、人格健全、善于创新;具备从事电力行业运行、维护、规划、设计等工作基本能力;具备完成专业各类实验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具备利用专业知识完成发电厂、变电站等设计能力。
就业去向:所培养的毕业生可在各类电力企业、电力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科研、工程设计、科技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082303农业电气化(本科)
专业概况:本专业现有教师17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名。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科研课题2项,西藏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课题11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6篇,EI12篇,一级学报3篇,核心期刊20余篇;出版教材2部、专著1部。近五年来,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均保持在94%以上,主要去向为国家电网、国家能源、华能、南瑞、深瑞、华电等大型电力企业,就业前景好。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配电网及县级区域电网领域及农业自动化专业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电力系统装备制造安装、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实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单片机、电子技术基础、传感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农村电力拖动及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农村输配电线路设计、配电网及其自动化、农村电力网规划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本专业学生具备爱党爱国、敬业奉献、人格健全、勇于创新;具备在配电网及县级区域电网领域从事运行、维护、设计、规划等工作能力;具备完成相关电工技术实验操作能力;具备利用专业知识承担发电厂、变电站等设计能力;具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在电气类、自动化类及智慧农业类企业、工厂工程管理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电气自动化类设备运行维护、配电网及变电站规划与设计、工厂供用电管理等方面工作。
公共教学部
西藏农牧学院公共教学部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有高级职称10人(正高3人、副高8人),中级职称49人,研究生学历27人。8个教研室相应承担全院本专科、研究生的数学、物理、化学、藏语文、汉语文、外语、计算机、体育等公共课程的教学任务,公共教学部设有西藏农牧学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藏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普通话水平测试站、体育运动委员会办公室。2012年9月开设应用化学本科专业。
公共教学部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与各专业相衔接,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科学合理地安排、组织教学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组织相关人员对基础课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加强检查、监督和评估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070302应用化学(本科)
专业概况:化学作为一门核心、实用、创造性科学,已经为人类认识物质世界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用化学专业重在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相关领域,包括化工、材料、医药、环境、能源、轻工等行业。专业自2012年设立以来,紧密联系西藏实际,专注于高原特色农林产品品质分析,食品药品理化性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形成了稳定的专业特色。
专业现有教师11人,专职教师8人,实验人员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6人,实验师2人,助理实验员1人;拥有硕士学位5人(含在读)。应用化学专业全体教师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教材建设与实验室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长期以来致力于教学团队的管理与建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授课,教学效果良好。专业团队在自身建设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同国内高校团队合作,拓宽发展途径。近几年,以及同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浙江大学化学系、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部、林芝市环境保护局、中国民用航空林芝站等多个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应用化学专业拥有分析、有机两个教学实验室及应化、生理、虚拟仿真三个科研实验室。经过四十余年的建设,已经成为仪器设备基本配套、台套数量基本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化学教学实验室。现有精密电脑多元素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仪器设备200余台,固定资产400多万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与农业生产环境监测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能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等第一线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现代仪器分析、科技写作及文献检索、食品安全学、基础生物化学、农药化学、土壤农化分析、综合化学实验技术等。
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掌握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和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及实验方法的系统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教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熟练掌握实验室的各种仪器使用方法,能够利用各种仪器进行相关的物质检验和产品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与创新能力,具备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并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的基本能力。
就业去向:毕业生适宜到环保、商品检验、卫生防疫、海关、医药、环境监测等生产、技术、行政部门和企业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也适宜到科研部门和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立志愿陪伴高考生及家长度过高考👇
【高考升学群】
群内不定期分享高考升学资讯、教育政策
高考系列直播、择校指南、专业推荐介绍
高考各科提分必备技巧、学习资料共享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豆豆老师
回复“省份/学校名称+高考”
即可加入相对应的升学群
★微信搜索小程序:立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