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北京印刷学院2020年报考指南

时间: 2020-07-15 来源: 北京印刷学院招生信息网 浏览量: 1140 收藏
省属硕士点
北京市/理工类/公办/北京市
排名: 第252名
综合指数: 62.26
热度:11909K

国家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之艺术人才培训中心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文化产业与出版传媒研究基地

教育部批准的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高校


学校概况

北京印刷学院以传承弘扬印刷文明,创新发展出版文化为办学使命,开启中国出版印刷高等教育的先河。学校隶属北京市,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建。前身是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1961年文化学院停办,其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北京印刷学院,由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管理;2000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在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播、设计与艺术三个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工、文、艺、管协调发展,国内唯一专门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全日制高水平特色型高等院校,被誉为业界名校。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守正出新 笃志敏行为校训,持续为国家传媒科技、传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北印方案。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继续教育学生近万人。拥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分别是编辑出版学、印刷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2个,首批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现有13个二级学院(教学部),25个本科专业招生。学校坚持以特色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现有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设计学、新闻传播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具有独立招收和培养博士后资格。2018年,学校获批北京市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扎根行业,全力打造出版印刷领域教育、研究重要平台。是国家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高等教育联盟、全国数字出版专业教育联盟、全国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组织的发起单位和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国家级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中宣部出版数据中心)坐落于校园内。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拥有一大批全国和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获得者、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人才团队和百余名行业高端人才组成的特聘兼职教授团队,此外还拥有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人才强校计划高层次人才、长城学者、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科技新星、青年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教学人才。

学校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进科学研究。拥有11个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在印刷包装材料与装备技术研发、出版印刷传媒新技术应用及行业发展咨询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拥有印刷油墨、环保及智能包装材料与技术等方面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并推广应用,持续发布《中国印刷业发展报告》《长三角区域印刷业一体化发展升级指南》等行业发展报告,制定由我国主导的首个印刷领域国际标准以及图书发行新技术应用等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领出版印刷产业转型升级。

学校坚持首善意识,致力服务行业和北京发展。围绕创意设计 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以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为基础,大学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相互支撑、融合发展的一院三园双创发展模式,形成北印科创”“北印文创双亮点,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综合体。围绕国家大型活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以及出版印刷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开展系列科技攻关、创意设计和咨询决策研究,创作一批服务国家重大活动的高水平文创作品,取得《北京市出版物印刷保障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升级指南》等一批彰显特色服务行业和首都的研究成果。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校际间师生交流密切。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年均招收300余名国际学生,为我国印刷包装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提供人才支撑。2017年学校入选北京市首批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并成为基地秘书处单位。

面向未来,学校将始终牢记办学之初被赋予的国家使命与行业责任,把握坚持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根本,坚持面向首都发展、面向出版传媒行业,彰显服务出版传媒全产业链为主线的学科特色,工科与文科结合、艺术与科技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和传承弘扬中华印刷文明、创新发展红色出版文化的文化特色,深化特色发展、开放办学、协同创新和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实施教育创新、人才强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文化传承创新和党建强基固本五项工程。坚守育人初心,勇担强国使命,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三步走战略,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出版传媒大学而不懈奋斗。
  

2020年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及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学校普通本科招生的具体情况,为规范招生行为,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北京印刷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的招生工作。

第三条 北京印刷学院招生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接受考生、社会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

第二章 学校概况

第四条 学校全称:北京印刷学院。办学类型:北京市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研究生(含专业硕士)、本科以及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地点:主校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兴华大街(二段)1号,北校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北程庄路,西校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兴盛街206号。

第五条 北京印刷学院隶属北京市,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建。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在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播、设计与艺术三个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工、文、艺、管协调发展,国内唯一专门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全日制高水平特色型高等院校。

第六条 学校颁发学历证书类型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学校名称为北京印刷学院

第三章 招生机构

第七条 为了做好招生工作,学校设有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和招生办公室。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相关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处、招生办公室、纪委、学校办公室、学生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全校的招生工作。

第八条 北京印刷学院招生办公室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学校普通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四章 招生计划

第九条 学校招生办公室严格按照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和学校对普通类招生计划编制的要求,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编制学校年度分省分专业、分文理科招生计划,经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会审议、校长办公会审定后,上报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审批,审批通过后由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条 学校招生工作按照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关于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执行招生计划,按照考生所报志愿择优录取。对于进档范围内考生,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生专业,专业间无级差。

第十一条 学校分省计划招生在提阅考生档案和确定专业时,均承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于特殊考生的加分或降分政策。在总分(含加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相关科目成绩高的考生,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根据专业要求,传播学(国际出版实验班)专业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10分(150分制)。

第十二条 限于目前师资条件,非英语语种考生入学后须改学英语;录取无男女比例限制。

第十三条 报考艺术类本科专业的考生须通过生源地艺术统考,文化成绩达到规定分数线。艺术类专业文理兼收,按照综合分录取。具体详见《北京印刷学院2020年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简章(修订版)》。

第十四条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和卫生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及相关规定。根据专业要求,色盲或色弱考生不能报考学校轻工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绘画、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专业。

第十五条 学校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为105%以内。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预留一定计划,预留计划使用的基本原则是投放到生源相对较好的省区,或用于平行志愿提档后考生录取。

第十六条 实行高考新方案的个别省市录取规则:江苏省按照该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相关文件精神执行。我校普通类专业要求选测科目为:理工类选测物理,文史类选测历史;另一选测科目不做要求。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等级要求为选测B+B,必测科目合格。艺术类专业要求7门必修科目测试成绩中不合格(C级及以上等级为合格)科目不超过3门,按照我校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择优录取。学校非艺术类专业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高考改革试点省份的考生须满足我校2020年相应专业对选考科目范围的要求,学生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在同排位考生录取专业时参考。

第十七条 双培计划外培计划相关专业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要求录取。外培专业只招英语考生,非艺术类外培专业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5分。北京市双培计划外培计划艺术类专业与统招艺术类专业在同一批次按照综合分数优先的原则择优录取。

第十八条 为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我校开设印刷工程毕昇班、机械工程卓越班,毕昇班、卓越班学生从新生中进行选拔。为提高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开设编辑出版学韬奋实验班

第六章 录取与入学

第十九条 录取工作采取计算机网上远程录取方式。录取通知书均以特快专递方式寄达考生,同时通过学校网页及各省市招生办予以公布。

第二十条 新生报到后学校将对录取学生进行资格复查,凡不符合招生规定或有舞弊行为的学生,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二十一条 学校各招生专业学费严格按照教育部及北京市有关部门学费标准相关规定执行。本科:新闻传播学类、工商管理类、网络与新媒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4200元/学年,轻工类、计算机类、机械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物流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工业设计4600元/学年,艺术类10000元/学年。

第二十二条 学生入学后全部要求住校,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根据北京市有关物价标准,按照校区及住宿条件不同,住宿费为750元/学年-1500元/学年。

第七章 学生奖励及资助政策

第二十三条 学校全面落实奖、贷、助、勤、减、免、偿、补八元资助体系,奖学金按学年评定,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新生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奖学金、学校单项(各类学科竞赛)奖学金、英语(小语种)优秀奖学金、卓越奖学金、文艺优秀奖学金、体育优秀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和科技创新奖学金,专项(社会助学单位或个人设立)奖学金等项目。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有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并协助申请北京市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学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要求、规定如与本章程相冲突,以本章程为准。本章程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相关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

第二十五条 本章程由北京印刷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通信地址、咨询电话及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兴华大街(二段)1号

邮编:102600

电话:010-60227871

学校网址:https://www.bigc.edu.cn/

招生网址:https://zhaosheng.bigc.edu.cn/

招生微信公众账号:bigc-zsb

电子邮箱: zsb@bigc.edu.cn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所属中央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1961年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8年以印刷工艺系为基础组建北京印刷学院,并成立印刷技术系;1988年试办包装工程专业,1993年成立包装工程系。1998年,印刷技术系与包装工程系合并成印刷与包装工程系;2003年,学校整合相关单位,组建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现有教职工82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8人;博导2人、硕导4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0人,17人具有留学和海外访学经历。其中,全国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1人,全国包装科教突出贡献个人和先进个人各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首届青年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高校学术创新团队2个,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1人 ,北京市长城学者2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和学术创新人才各2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人,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2人,毕昇印刷优秀新人奖1人,首都劳动奖章1人,轻工教指委连续两届印刷工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共2人。

学院拥有印刷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北京市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包装工程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校级优势建设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建有印刷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市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印刷包装综合创新实践基地(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北京雅昌-北印实践基地(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印刷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及实践创新平台,并在北京市实培计划外培计划支持下,开展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学院拥有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北京市2018-2020年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学科。

近五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青年项目22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0项;SCI收录论文143篇,其他检索收录论文10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75件;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中国包装总公司科学技术奖7项,年均到位经费3600余万元。

学院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国际化视野的开拓。近五年来,本科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大奖339人次,曾获2017年世界学生之星包装设计大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包装结构设计大赛一等奖、首届祥恒杯全国大学生真题真做包装设计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二等奖、第六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第九届济丰杯包装结构设计大赛特等奖,并首次获得第十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日本千叶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和中国台湾艺术大学等境外十多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每年选派师生前往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交换培养。

学院是国际ISO/TC130 印刷技术委员会主席单位、国际影像科学委员会(ICIS)会员单位、国际包装研究组织(IAPRI)理事单位、教育部高校轻工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感光学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监事长与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

院系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100

传真:010-60261605

邮箱:yangyonggang@bigc.edu.cn


印刷工程专业(轻工类,限选物理或化学)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招收理工类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印刷工程专业起源于1958年文化部所属中央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是北京印刷学院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骨干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首批北京市一流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深厚的印刷文化积淀。近年来,专业教学及科研取得多项重要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精品课程和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各1门。

印刷工程专业现有教师31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17人(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人(54.84%),两名教师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多名教师在国际国内行业组织或学术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在校本科生约550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印刷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数字图文信息处理及跨媒体传播技术、功能性印刷产品制造、计算机集成化印刷系统应用的能力,能在印刷包装、出版传媒、智能制造及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教育科研机构、机关事业单位等从事生产管理、技术研发、教育培训与传媒咨询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领军人才。

[主要课程]

颜色科学与技术、图文信息处理及复制、信息技术与跨媒体传播、印刷原理及工艺、信息记录材料及应用、印刷材料及适性、印刷制造原理与技术、印后加工原理及技术、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双语)、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双语)。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印刷、包装、数字制造等领域的企业或机关单位从事印刷工艺及产品设计开发、质量监控、技术与市场管理等工作;在新闻出版、文化创意、广告传媒、信息传媒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质量控制及市场推广等工作;在印刷、包装及出版等相关高职高专院校及研究机构从事专业教育及科研工作;也可为进一步深造并攻读轻工技术与工程(印刷、包装)、图像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出版传播学等学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奠定基础。

[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101


包装工程专业(轻工类,限选物理或化学)

本专业是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招收理工类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于1988年开始招生,1991年成立包装美术系,1993年组建包装工程系,下设包装技术与设计、智能包装两个专业方向。专业主要开展产品包装设计、包装材料与技术、包装防护技术与物流管理、防伪与智能包装等相关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本专业为中国现代包装工程三十年突出贡献单位,现有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教授5人、国外留学背景教师4人,形成了以博士(后)为主的23人专业教师队伍,在校本科生近400名。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包装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包装技术与设计、智能包装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强实践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能在商品生产与流通部门、包装与印刷企业、科研机构、外贸、商检等部门从事包装设计、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智能包装设计应用等的技术管理及质量检测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包装结构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图文信息处理及复制、包装材料学、运输包装、包装印刷技术(双语)、包装工艺学(双语)、包装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包装防伪技术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包装与印刷、设计与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物联网、外贸、商检及海关等领域从事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包装系统设计与创意设计、质量检测、技术管理、信息检测处理等工作,也可在印刷、包装等相关高职高专院校及研究机构从事专业教育及科研工作;可攻读国内外包装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艺术设计等学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63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限选化学)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高分子材料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已纳入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本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依托北京市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形成了高分子材料与现代印刷技术、包装工艺相结合的专业特色,主要开展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以及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专业现有以中青年博士为主的专任教师24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本专业现有220m2的实验室与完备的实验仪器及设备,毕业生已经在企业、科研院所等岗位逐渐成长,专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印刷包装材料及相关领域,系统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高分子材料制造和成型工艺等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印刷和包装工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印刷包装材料及其他高分子材料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双语)、化工原理、聚合物表征与测试(双语)、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印刷与包装材料学、信息记录材料及应用。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高分子材料相关企业、印刷包装相关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等,或考取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等方向的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110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现有机械工程(始建于1978年)、自动化(始建于2000年)和物流工程(始建于2016年)3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物流工程3个二级学科。机械工程学科是教育部机械类教指委委员单位。我院建成数字化印刷装备实验室(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印刷装备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印刷机质量检测中心(国家级检测中心)和智能印刷装备实验教学中心(市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智能制造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入选院校。现有在校研究生46人、本科生604人、外国留学生27人。

学院现有专职教职工5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1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4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9人。另有兼职教授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行业知名专家等30人。现有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2个、市级创新拔尖人才1人、高创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全国印刷行业百名科技创新标兵2人、印刷行业最高奖毕昇成就奖、毕昇新人奖、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市科技新星多人。

学院秉承立德、团结、包容、创新、真实、奉献的办学理念,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行业及相关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毕业生遍布在全国印刷包装行业,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全国政协委员雅昌集团董事长万捷等毕业生成为杰出校友中的代表。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德国76所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巴基斯坦萨戈达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办了中德班卓越班等,每年毕业生中有10多名到德国继续进行硕士学位学习。

学院与行业协会、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是中国印工协印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和标签印刷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印刷智能制造副理事长和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凹版印刷分会等多个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

同时开展广泛的协同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50多个,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10多个。

学院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北京市级教学改革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达到1000多万元,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等多个省部级重要奖项。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精品教材2部。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佳绩,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奖100多项。

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449

传真:010-60261449

邮箱:jdgc@bigc.edu.cn


机械工程专业(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方向)(机械类,限选物理)

本专业是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招收理工类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学校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2019年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级优势建设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教育部机械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印工协印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和标签印刷分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印刷智能制造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杰出校友包括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王立辉,全国政协委员雅昌集团董事长万捷等。

目前拥有专职教师30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1名,高级职称占63%,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5名,占50%;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6名;北京市高创人才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北京市优秀教师1名,毕昇奖获得者1名。拥有一个国家级社会服务平台(国家印刷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两个北京市级(省部级)科研平台(数字化印刷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印刷装备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和一个北京市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印刷装备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智能装备及智能工程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并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专业强调学生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可通过参加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出国访学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得到锻炼与提高。专业就业前景好,读研、出国等继续深造的比例逐年提高。

[培养目标]

本专业响应国家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号召,适应教育部对于新工科建设的总体规划,培养具备健全人格,掌握较宽厚的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理论基础和较扎实的出版传媒与智能运维专门知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出版传媒及相关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及生产运行与组织管理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智能装备导论、工程表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程与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工程、虚拟现实技术等。

[就业去向]

本专业就业前景好,近年来一直保持全员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薪酬水平在全国高校及专业中居于前列。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京沪广深及各省会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去向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领域:1、国家机关及各部委、地方行政部门等机构从事文印技术支持等工作;2、知名出版社、行业龙头企业如北京雅昌文化集团、北人智能装备科技公司、深圳裕同集团、汕头东风集团等从事设计制造与管理运营等工作;3、行业知名研究院所如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及高等院校等各类教育机构从事科研、教育工作;4、读研或出国深造,本专业拥有硕士生招生资格,毕业生可直接考取本校研究生;5、其他领域从事技术与管理等工作。


自动化专业(智能机器人方向、电气传动方向)(机械类,限选物理)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以自动控制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电气传动与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面向智能控制、智能传动、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现设有两个专业方向,智能机器人方向、电气传动与控制方向,学生入学后可自由选择专业方向。2017年被评为第一批校级优势建设专业。

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100%,具有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6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多次获评学校优秀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师德先进集体等。

自动化专业长期致力于学风建设,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不仅学业成绩有了提高,道德情操也得到了磨炼。毕业生的读研升学率达26%,位于学校各个专业前列。

本专业是全校第一个招收硕士和本科留学生的专业,现有在校留学生16人,已毕业硕士留学生17人。

本专业硬件办学条件优越,现有专业实验室8个,同时依托数字化印刷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印刷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印刷装备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印刷装备市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为自动化专业学生提供了软硬件条件支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全面发展、基础扎实、适应性强,掌握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工业自动化技术和方法,具备工业控制系统与自动化装置的设计与开发、应用与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基本能力,能在工业过程控制、电气传动与控制、计算机与工业网络技术等领域从事设计与开发、应用与维护、技术管理与教育等多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微机与单片微型计算机、自动控制原理、智能控制、智能机器人控制技术、智能人机交互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伺服控制技术、工业控制网络与通信技术、机器人驱动技术、电气伺服应用系统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国家行政机关、教育科研机构、自动化控制领域方面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读研或出国留学深造等,主要从事自动控制方面的产品开发、技术服务、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物流工程专业(不限选考科目)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为适应互联网+新模式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本专业致力于具有物流工程领域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培养。依托学校在印刷包装和新闻出版方面的优势资源,以智慧物流和绿色物流为主要视角,立足出版物流和电商物流两个专业特色,在智能化物流装备、物流信息与安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专业方向,重点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进行了八年硕士生研究生培养且效果优异的基础上,于2016年获批招收本科生。

基于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挂牌的国家新闻出版领域关键技术应用与服务综合实验室和国家邮政局挂牌的全国首个快递业绿色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等省部级高端科研平台以及全国邮政人才培养基地等省部级教学平台,在引导本科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和行业调研等方面工作成绩突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训练和深入行业的机会。

本专业已经在苏宁、顺丰、京东物流、圆通、菜鸟网络、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等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优越条件。

本专业所有教师均为985、211高校的博士(后),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硕士生导师4名,平均年龄低于40岁。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掌握物流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够从事物流装备设计与应用、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实施、国际物流管理与跨境电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现代物流装备、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运筹学、电商物流概论、物联网技术、现代出版物流、云计算与大数据、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基础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制造业、服务业物流装备开发设计制造、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研发与实施、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实施以及物流业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到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或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和教学科研工作。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字版权保护)、智能科学与技术等3个本科招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电子与通讯工程专业硕士点;已建成高端印刷装备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印刷装备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共建)、智能印刷装备实验教学中心(共建),新闻出版领域关键技术综合实验室(共建),出版物数据资产评估实验室,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传媒专业委员主任和秘书处单位,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联盟发起单位和秘书长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4人;博士24人,硕士21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3个,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6人,北京市教委青年英才2人,北印英才4人,2010年柔性引进长江学者1人。

学院紧密结合印刷出版传媒行业的技术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并在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和攻克行业内多项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等方面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在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恩智浦杯智能车大赛、全国和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信部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取得一系列优异成绩,为行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东华盛顿大学、塞勒姆州立大学、鲍尔州立大学等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开办了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计算机专业),学生可在四年内同时获得中美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印刷出版传媒行业急需转型升级,信息工程学院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将以推进印刷出版传媒行业信息化、智能化为目标,积极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服务于印刷出版传媒行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在数字出版大数据、数字版权保护、智能印刷、物联网工程领域培养契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推动印刷出版传媒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119

传真:010-60261119

邮箱:xinxigongcheng@bigc.edu.cn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类,限选物理)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主动适应出版传媒行业和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注重网络技术与软件技术相关能力培养,侧重大数据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在出版传媒行业的应用能力培养。本专业拥有专业教师13名,教授/副教授9名,其中博士7名,博士后2名;校级教学名师2人;定期聘请行业领域专家及企业技术人员授课。本专业列入学校优势建设专业;依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基地和新闻出版署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拥有4个专业实验室和创新平台,建有8个校外实习基地。本专业符合新时代行业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就业前景广阔。本专业可与美国东华盛顿大学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项目。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出版传媒行业和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综合素质,具有大数据分析和移动互联应用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能够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运营与维护,特别是大数据分析和移动互联应用等工作。

[主要课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网络、移动软件开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

[就业去向]

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深造率(境内、外)20%以上。就业主要分布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毕业生主要在软件开发公司、网络通信公司、企事业单位就业,从事项目策划、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推广、运营维护、教育培训等相关工作。依托专业行业背景优势,毕业生深受新闻出版和印刷包装行业的青睐,职业发展前景广阔,薪酬待遇优厚。


信息安全(数字版权保护)专业(计算机类,限选物理)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主动适应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及对网络空间安全建设的需要,以及京津冀一体化新媒体融合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信息安全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服务国家新闻出版传媒行业发展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信息安全专业自2017年正式招生,在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的有力支撑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本专业依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领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与服务综合重点实验室、新闻出版署出版物资产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数字版权保护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基地等实践创新平台,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信息安全专业现有教师20名,其中教授13名。博士15名,博士后2名。根据本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社会实践需要,积极聘用校内外相关专家及校外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授课。

[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培养能力、素质、知识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知识,具备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传媒安全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工作能力的信息安全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

信息安全导论、现代密码学、网络安全技术、数字内容安全、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电子取证技术、系统安全、软件安全、网络舆情分析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网络空间安全和新闻出版等信息传媒领域就业,从事信息安全技术开发、信息系统安全产品研发、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维护、信息内容的安全保护、数字版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类,限选物理)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时代背景下,为服务行业发展和首都经济建设,特别是为适应出版传媒、印刷包装、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对智能化的需求而开办的新兴专业,侧重在智能硬件系统及智能数字内容方向上培养掌握智能科学技术, 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拥有专业教师16人,其中长城学者1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博士学位 10人。设有设施完善的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创新研究实验室、高端印刷装备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及实践创新平台。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通过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系统掌握智能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科学方法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具有健康人格、科学精神、专业伦理与文化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能够在出版传媒、印刷包装、文化创意等相关领域从事智能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服务等工作。

[主要课程]

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据结构、人工智能导论、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字图像处理、智能机器人、Python 语言、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控制技术等。

[就业去向]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应用需求。本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出版传媒、印刷包装、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硬件、智能内容生产、智能应用系统等方面的研发、测试、技术支持、销售、管理及教学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新闻出版学院

新闻出版学院是学校重点建设的文科学院。主要依托我院建设的新闻传播学下设传播学、新闻学、出版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等4个学科方向,该学科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九,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为C+,2019年被评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和博士点授权建设学科,经北京市政府批准,与中国人民大学结对共建。学院现有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广告学、传播学、新闻学五个本科专业,其中编辑出版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数字出版专业是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是全国最先开办的五个专业点之一。在2017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编辑出版学专业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

作为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全国高校数字出版专业教育发展联盟秘书长单位、北京高校新闻出版类专业群牵头单位、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单位,我院已成为国内出版传媒教育领域的重要平台和领跑者。

新闻出版学院打造了以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会长邬书林、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东东、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为代表的强大专家团队;建设了一支以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领衔,由教授、博士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搭建了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实验室、北京文化产业与出版传媒研究基地、跨媒体出版北京重点实验室、中国编辑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近五年来,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近40项、横向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354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已成为国内出版传媒领域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端智库。

新闻出版学院与英国斯特灵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美国佩斯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欧盟文教总司,英国科技出版公司等境外机构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开办了3+11+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学院举办了中欧数字出版论坛、中英国际出版论坛、技术创新与出版未来国际出版高端论坛、2019国际出版新趋势研讨会、全国图书编辑出版能力大赛等高规格学术论坛、专业大赛,在业界和学界形成了学院派声音。

新闻出版学院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水平复合应用型出版传媒人才为目标,依托学院雄厚的教学资源和丰富的行业资源,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包括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学院毕业生专业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青睐。

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59424 60259484

传真:010-60259424 60259941

邮箱:tanrui@bigc.edu.cn


编辑出版学(韬奋实验班)专业(不限选考科目)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按照教育部培养卓越拔尖人才和北京市教委建设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精神,2012年北京印刷学院联合韬奋基金会正式设立编辑出版学专业韬奋实验班。韬奋实验班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卓越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在北京印刷学院实现了国家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考研率、出国留学率三个方面的历史性突破。2013级至2017级学生的四级通过率达到100%,六级通过率亦远超学校平均水平。先后有20余名同学分别考取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并到英国莱斯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著名大学留学深造。

[培养目标]

面向出版传媒业,着力培养复合型、经营型的内容编辑;

面向读者,熟练掌握图书及多种媒体内容的生产与编辑,熟练掌握市场调查、选题策划、文案编辑、文本校对、多文体写作等专业能力;

面向企业,具备一定的传媒企业经营能力,熟练掌握广告宣传、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职业能力;

面向未来,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开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文化直觉、新媒体技术意识。同时,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基本素养,为未来国内外深造和更高社会层面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课程]

出版学、编辑学、编辑出版史、编辑语言学、经典阅读、出版法规、出版营销、选题策划导论、出版应用写作。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新闻出版机构、国家机关宣传部门、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单位等,较大比率学生选择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


传播学(国际出版实验班)专业(不限选考科目)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完成学业后可授予北京印刷学院文学学士学位和英国斯特灵大学的硕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基于英语(国际出版与传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基础之上设立的新兴专业,与英国斯特灵大学合作,采用国际班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与斯特灵大学直接对接,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经考核,语言和学分绩点达到要求,在国内学习三年,国外学习一年,同时取得国内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国外合作院校的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人才。培养适应传播全球化趋势,掌握国际出版与传播的基本理论及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方国家社会文化,熟悉国际传播,特别是国际出版、对外版权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能够在新闻传播、国际出版、文化交流领域从事管理、经营、商务等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西方国家社会与文化(英文)、出版传播文本翻译(双语)、跨文化传播(英文)、国际出版管理(英文)、当代出版产业(英文)、版权贸易(英文)、应用写作(英文)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新闻传播、国际出版、国际文化、版权等领域从事管理、翻译、教学及商务等相关工作。


编辑出版学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不限选考科目)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创办于1995年。面向出版传媒行业,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文化视野、扎实的编辑出版专业功底、较强的创意策划能力和文化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以资深教授、副教授为主,教学成果多次获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改革成果奖;聘请邬书林、聂震宁等著名出版家担任特聘教授或兼职教师。教学条件完备,拥有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及完备的专业实验室。2012年创设韬奋出版实验班,2016年实现全国一本招生。

[培养目标]

立足北京,面向出版传媒业,主动适应国家文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能够在新闻出版机构、网络媒体、新媒体、文化创意产业部门及相关机构,从事内容多种媒介表达与管理、出版产品策划与运营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生需要具备编辑出版学、传播学、数字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科学研究方法、内容的多媒介表达与创意、出版产品策划与运营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媒介融合环境下各种内容产品与服务创生与运营。

[主要课程]

出版学、编辑学、传播学、出版法规、出版市场营销、出版应用写作、选题策划导论、编辑出版史、数字出版技术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新新闻出版机构、网络媒体、新媒体、文化创意产业部门及相关机构,从事内容多种媒介表达与管理、出版产品策划与运营等工作。


数字出版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不限选考科目)

本专业是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成立于2008年,是全国首批获批的5个数字出版专业之一。目前,本专业已成为全国高校中规模较大、师资力量雄厚、实力突出、招生人数最多、课程覆盖面最广的数字出版专业,是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是北京印刷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2016-2017年中国本科教育数字出版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上,我校数出版专业据全国同类专业第三位,仅次于武汉大学、中南大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数字内容产业,特别是新兴出版业,适应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需要,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熟谙数字出版规律,能适应新技术新媒体发展和信息时代大众文化传播多元化趋势,具有分析和解决数字出版运营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数字出版、媒体传播、多媒体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行业从事数字内容创意与表达、多媒体信息集成与控制、跨媒体出版运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出版学、传播学、数字出版概论、数字媒体编辑、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出版物创编、数字出版营销、全媒体资源管理等。

[就业去向]

本专业就业前景良好。除升学深造外,毕业生可从事各类图书、杂志、报纸的数字化出版与传播工作,或者是从事新媒体、网络与新媒体企业信息的采集、组织与发布工作,以及数字新媒体企业的管理运营等工作。


广告学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不限选考科目)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成立于2000年,是学校重点发展的9个A类专业之一;自2006年起,我校开始招收广告传播方向硕士研究生,隶属新闻传播学硕士点。近年来,我校广告学专业在全国开设广告学专业的350多所高校中位列前三十强,最高排名全国前15强,被《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评为四星级专业。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本专业的课程满意度、教师授课水平、社会需求程度、就业率等指标稳居学校前列。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广告创意与策划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媒介创意与效果评估能力、良好人际沟通及表现能力,理论与实务并重,人文素养与技术创新能力得兼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传播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广告策划、广告调查、广告文案写作、新媒体研究、媒体创意与策划、电脑图文设计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文化创意产业,从事策划、创意、调查、文案等相关工作。具体就业部门如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媒介代理公司的客户部、策划部、媒介部及调查部门;传统媒体、新媒体公司及互联网企业的策划部及广告业务部门;出版单位的策划部及广告业务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品牌管理部门;政府机构的广告管理部门等。近年来,在创新创业战略驱动下,自主创业比重逐渐增长。


新闻学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不限选考科目)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在传媒形态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闻是始终贯穿其中的核心脉络和主线。本专业自2013年开始招生,是北京印刷学院最具活力和潜质的新兴专业之一。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历者8人。师资具有媒体经验和多元学科背景,涵盖文、史、哲多个方向,有益于厚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基本功。

[培养目标]

本专业针对网生代的知识结构和信息素养水平进行发展目标设定,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新闻视野、适应新型媒介环境和业务标准的职业新闻人才,培养在传统新闻业务、数据新闻、危机公关、数字媒体、舆情分析等领域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中外新闻史、新闻伦理与法规、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数据可视化、新闻专业英语等。

[就业去向]

本专业常年保持97%以上的高就业率,具有就业率高、就业范围广、适应性强的就业优势。已毕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涉及三大类:一是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二是抖音、一点资讯、今日头条、趣头条等资讯类新兴媒体企业;三是广告、公关、出版相关行业和企业。工作内容涵盖新闻采编、媒体公关、文化宣传、音视频内容采编制作等。


传播学(国际出版)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不限选考科目)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基于英语(国际出版与传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基础之上设立的新兴专业,与国外知名院校合作,课程设置与国外相关合作院校直接对接,专业课程教授采用英文授课方式。传播学(国际出版)专业是为适应国际交流日趋广泛,新闻出版全球化、国际化趋势而设立,发展前景广阔。该专业师资由国内外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力量强大。本专业特色鲜明,教师授课水平、社会需求程度、就业率等指标在学校名列前茅。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传播国际化需求,人文素质高,掌握国际出版传播基本理论及跨文化传播技能;了解西方国家社会文化;熟悉跨国际传播,特别是国际出版、对外版权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能够在新闻传播、国际出版、文化、经贸、教育培训等领域从事管理、经营、教学及商务等相关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传播学、出版学、西方国家社会与文化(英文)、跨文化传播(英文)、国际出版管理(英文)、当代出版产业(英文)、版权贸易(英文)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在新闻传播、国际出版、文化、经贸、教育培训等领域从事管理、翻译、教学及商务等相关工作; 也可对接国外合作院校的硕士教育。


经济管理学院

学校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面向印刷出版行业培养专门管理人才。1982年设立印刷企业管理教研室,1983年11月7日成立印刷企业管理系,1985年11月7日,更名为管理工程系。为整合资源、优化结构,2003年3月管理工程系、出版系、外语系合并,成立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2010年11月17日,学校根据学科归属调整学院设置,将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调整为经济管理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和外语教学部。经济管理学院根据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出版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建设国内一流传媒管理学院的发展愿景,努力为国家新闻出版行业和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管理专业人才。

学院现有4个本科招生专业,即: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化产业管理,其中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校级骨干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被评为学校A类专业和优势建设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入选北京市属高校双培计划专业。2020年起学院实行大类招生和培养,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按照工商管理大类专业招生,第1-3学期实现大类专业培养。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传媒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和出版硕士(出版产业与管理方向)等。学院科研平台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文化产业与出版传媒研究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年轻精干、极富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约 100余人。专职教师中副教授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56%,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占84%,硕士以上学位专业教师达100%。我院拥有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2人,北京市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首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历年来,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教材奖5部。2012年,学院两名教师在全国PPT大赛上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2013年学院一名教师在北京市青年基本功大赛获得二等奖。

近5年,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科技部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点项目、新闻出版总署重点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规划项目等有影响的科研项目50多项,其中1项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成果获得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学院建设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实验室等,并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等一批国内知名出版印刷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学院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机械工业出版社入选市级校外示范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

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27810

传真:010-60227808

邮箱:cbcb @bigc.edu.cn


财务管理专业(工商管理类,不限选考科目)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学校的优势专业之一,2014年通过了学校A类专业评估,2017年获得学校优势专业建设立项资助。本专业设有注册会计师(CPA)和国际财务管理(ACCA)两个专业方向,2015年ACCA方向正式招生。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副教授、博士18人,教师中95%具有博士学位。本专业拥有性能先进、功能完善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平台。本专业就业前景好,职业上升空间大,就业领域涵盖会计、审计、税务、银行、投资、保险、资产评估、风险管理、管理咨询等众多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我国出版传媒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以专业化为根,职业化为魂,国际化为翼,坚持强根固本、立德铸魂、开放添翼、三化融合的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分别与国内注册会计师及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资格考试项目对接,重点培养学生在会计核算、审计鉴证、资产评估、税务筹划及国际会计、跨国公司财务分析、资本运作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满足出版传媒业和现代服务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需要。

[主要课程]

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经济法、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投资学、金融学等。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国内外各类传媒及其他工商企业以及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审计、资产评估、管理咨询等工作;还可以到银行、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财务分析、投资分析、资本运作等工作。近三年,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率和签约率均位居学校各专业前列。毕业生20%左右进入银行等金融机构,20%左右进入传媒等企业,15%左右进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25%左右就职于机关事业单位,20%左右国内外读研深造。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限选物理)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学校骨干专业,建于1999年,已毕业学生1800多人。本专业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研究生导师8人,教师平均年龄在38岁以下。

本专业现建设有信息系统仿真实验室、移动信息系统开发实验室、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实验室、AR数字出版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及8个校外实习基地。本专业所属的企业管理和传媒经济与管理2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紧跟信息技术前沿,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及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同时面向互联网与新媒体行业,开设了互联网应用与新媒体技术方面的课程和实验,以培养学生传媒信息资源管理、App与微信小程序开发及互联网产品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管理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理论和知识,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信息系统开发与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具备信息组织与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新闻出版与互联网新媒体行业信息采集、数字内容加工、内容资源管理、内容资源平台建设、互联网产品规划与设计、App及微信小程序设计与开发能力,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在新闻出版单位、互联网新媒体企业、政府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实施、大数据分析、互联网产品设计及移动信息系统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统计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开发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与内容管理、App设计与制作、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

[就业去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互联网新媒体企业、新闻传媒行业大型传媒集团等单位从事媒体内容资源管理、数字内容编辑与加工、互联网产品设计、移动App及微信小程序设计与开发等工作;也可以到企事业单位或外资企业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维护、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与管理咨询等工作;也可以到银行、证券公司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大数据分析等工作。

近几年来,本专业许多优秀毕业生通过招聘或公务员考试,进入到了中央纪委、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中央电视台、中国工商银行等国家重要部门及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新浪、华为、联想、用友、IBM、埃森哲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有30多位同学考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211与985高校的研究生。

本专业近三年来学生的就业率均在98%以上,有2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和出国深造。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工商管理类,不限选考科目)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面向出版传媒、广播影视、文化旅游、数字媒体产业等文化产业领域,适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综合素质和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自2007年专业创办以来,突出传媒管理和文化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连续在全国和省部级文化产业创意大赛中获奖。自2015年起,本专业参与北京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共同培养优秀学生的双培计划,共享中央高校优质教育资源。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人文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创新意识、广阔视野、先进理念和社会责任,熟练掌握文化行政管理和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专业知识、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知识,能够在文化管理机关、新闻出版机构、数字媒体、文化旅游、艺术产业机构等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创意策划、经营管理、文化贸易与交流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文化产业概论、文化资源学、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中外文化史、文化市场营销学、传媒企业经营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文化创意产业,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数字媒体、文化旅游及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与策划、文化贸易与交流工作。本专业目前已有九届本科生毕业,就业进入国内外著名文化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金融机构,如故宫博物院、凤凰卫视、央视娱乐传媒有限公司、中国华录集团、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艺恩咨询公司、《时尚》杂志、人民出版社、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及北京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

毕业生国内外读研深造率也位居学校前列,先后有学生考入国内外顶尖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英国顶尖大学、世界百强名校、英国常青藤大学,如英国利兹大学、诺丁汉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英国卡蒂夫大学等。


市场营销(出版营销)专业(工商管理类,不限选考科目)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学校发展最早的专业之一,1994年设立,2005年成为校级骨干专业,所属工商管理学科具有硕士点授予权,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20年本专业专任教师达到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占比86%,其中11人是硕士生导师,是我校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专业之一。聘请了20多位高水平校外兼职专家参与本专业教学与建设工作。多年来,建设有数十家出版社及文化公司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引进出版传媒行业有卓越影响力的专家走进本科教学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将最前沿的出版传媒行业动态传授给学生。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出版营销,营销策划、国际版权贸易、新媒体营销,市场调研,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大型出版传媒集团营销策划、出版发行、版权贸易、出版印制、及网络电商平台管理工作的出版传媒营销人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能良好运营的管理人才;培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市场营销学、版权与版权贸易、出版企业营销管理实务、出版社经营管理、网络营销、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就业去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上市公司)、出版社、报业集团、期刊社、大型出版物电商平台(如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影视公司或国家大型骨干印刷企业(如北京印钞厂)等从事营销策划、图书发行、客户管理、出版印制、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版权与版权贸易等相关工作;也可以到银行、证券公司及企事业单位或外资企业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等相关工作。

本专业现已有23届毕业生,累计毕业生人数已超2660人。毕业生具有就业面广、就业质量高、平均薪资水平高等特点。出版传媒行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旺盛。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各大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社、大型连锁书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由我校市场营销专业2001届毕业生张作珍任总经理所打造的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曾经获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高度赞扬——“打造北京人的深夜书屋,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97届营销专业毕业生缪立进担任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有限公司总经理;近年来的毕业生,也是工作成绩突出。2012届毕业生李洋就职人民教育出版社,荣获人教社十佳优秀员工称号,2014届毕业生张慧雪获厦门大学出版社十佳优秀员工称号等等。我校出版营销专业不仅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拥有国际化视野。近些年出版营销专业就业率连续高达100%。选择进入出版传媒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平均起薪为15-20万元/年。


设计艺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具有教育部批准的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资格,是全国18所具有此资格院校之一。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文化创意产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学院于1989 年在全国率先开展艺术设计教育,为行业培养了大量的领军人才。

设计艺术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绘画、工业设计、艺术与科技),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1个艺术设计专业硕士授权点,并具有接收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博士后资格。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1200名。在教育部2017年学科评估中,设计学学科进入B-档(并列31%),美术学学科进入C+档(并列41%)。设计学为北京市高精尖建设学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绘画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为优势专业。学院现有专业教师58人,高级职称比例为55.2%,博士比例为31%。拥有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多名教师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等学术机构任职,多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等殊荣。

设计艺术学院拥有数字艺术与创新设计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包括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在内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等教学实践平台;拥有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艺术创作研究室、美学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多年持续开展国际化x+y联合培养项目,设有中美国际实验班(双学位培养,以国家《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为基础)、法国巴黎第八大学交换生项目、欧洲驻地艺术家项目、短期国际设计工作坊项目。

设计艺术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显著,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北京市精品教材1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十余项;理论专著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设计作品获德国红点至尊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图书特奖、第十二届国家图书奖、中国包装之星金奖、国际商标双年展金奖、第43届世界广告大会金奖、第十一届全国版画展金奖、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入选原动力中国高校动漫出版孵化计划等多项国内外重要奖项。近年来,学院策划、举办包括全国新闻出版行业平面设计大赛决赛、全国高校插图艺术展、首届中国印刷艺术设计双年展、2019中国设计教育论坛、中国设计节青年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印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字汇中美国际设计展等在内的国内外重要活动50余项,师生作品参展北京国际设计周、意大利米兰设计周、亚洲平面设计邀请展等百余项国内外展览。

设计艺术学院积极服务社会,助力国家文化事业发展和首都文化建设,承担了国庆七十周年庆祝活动大会主席台秩序册设计,志愿活动奖牌、激励品及城市站点视觉系统设计;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景观、标识设计;国庆60周年台湾彩车设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环卫车金耀蓝外观色彩设计;全国智力运动会会徽设计;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入列系列纪念邮资设计;2020庚子鼠年邮票数字化设计等国家重大设计任务。奥林匹克运动会5盎司纪念币设计作品 ,永久陈列于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吉祥物设计作品砳砳被选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吉祥物设计作品蓝嘟嘟被选为青海湖吉祥物。

艺术设计教育开办30多年来,生源质量居于同类高校前列,招生计划的比例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始终名列市属高校前茅,深造率逐年提升。

院系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131

传真:010-60261950

邮箱:syxy@bigc.edu.cn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限选考科目)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包括有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品牌与广告设计、展示设计、产品造型设计5个专业方向。本专业开设于1989年,以研究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内各类图像信息传播、商业视觉营销和产品整体策划设计为专业特色。经过30多年的积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体系完善,强调各专业方向交叉互动,注意实践案例教学,并与国际相关院校进行交互式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师生共同完成多项全国及首都重大设计项目,师生设计作品在国内外专业设计赛事评选中屡获大奖。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良好创造性思维,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熟悉出版、包装、广告及产品等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现状,能够在出版、传媒等领域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及研究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

字体设计、设计学、图形设计、版面设计、广告设计与应用、书籍设计、电子出版物设计、包装设计、品牌设计、产品设计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能在文化创意、媒体信息、新闻出版、印刷包装、商业营销领域及相关企事业从事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品牌设计以及产品造型设计等工作。通过对毕业生近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专业满意度、专业就业契合度均较高,毕业生职场竞争力较强,就业感受良好。本专业在伦敦艺术大学、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日本多摩美术学院、德国慕尼黑美院等国外一流高校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


绘画专业(不限选考科目)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2001年成立,培养掌握数字绘画、动态交互插画、绘本、手工书籍制作等能力。设有数字绘画艺术实验室”“印刷艺术实验室等学生实践场所。连续承办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主办的全国高校插图艺术作品展

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硕士生导师7人。部分教师具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近年获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优秀项目等大批成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契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所急需的创意设计、艺工融合的人才培养需要。更好地表现媒体+信息时代的绘画要求。同时具备熟悉出版、传媒、数字技术等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状况,培养能在出版、传媒等领域从事手绘插画、网络数字媒体插画、电子出版物插画、绘本、书籍设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数字绘画技术、数字绘画人物与场景、中国传统造型基础与创作、卡通编创与吉祥物设计、插图创作、绘本设计与制作、电子出版物插图创作、交互插图创意思维、动态插图技法与表现、数字创意绘画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能在新闻出版、影视网络传媒、教育机构等单位从事书刊数字插画创作和漫画、绘本编创、美术教育以及在文化艺术事业从事现代视觉艺术创作。近五年绘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年均达到98%以上。其中2019年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契合度100%。连续两年国内外考取研究生达到20%以上,其中包括法国南特学院、美国旧金山大学、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知名艺术院校。


工业设计专业(限选物理)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成立于2002年,下设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智能产品设计二个专业方向,分别就文创产品进行概念、外观、使用上的创新设计、文创体验和服务系统研究;就智能产品进行用户体验、信息构架设计、人机交互设计与及产品结构和造型设计等研究。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中心可同时从创意到设计、测试、人机工程测定的全过程,学生作品囊括诸多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

工业设计专业现有教师8人,国内外博士学历3人,副高以上职称4人,硕士生导师3人,荣获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我最尊敬的教师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多项称号,深受学生好评。

[培养目标]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扎实的产品造型能力、针对未来市场的产品创造及研发能力、针对产品实际问题的解决与考察能力。在拥有这些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可以从事具体的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及调研、市场开发以及相关设计活动。

[主要课程]

绘画基础、造型基础、模型技术等造型基础课程;设计表达、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系列课程等产品设计基础课程;人机交互设计、设计心理学等专业相关设计课程等。

[就业去向]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以从事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等与创意设计相关的各类职业。


新媒体学院

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的学院,新媒体学院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要,致力于通过构建艺术学、工学、文学三个学科门类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出版传媒领域,培养新媒体创意策划、新媒体艺术设计、新媒体技术实现、新媒体传播运营等方面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学院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近1600名,拥有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设计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建设学科。

学院拥有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数字媒体技术、网络与新媒体4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专业;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专业学生大一期间采取大类培养模式;动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每年都招收双培生,合作高校为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每年均招收外培生,合作高校为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和美国鲍尔州立大学。

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高级职称比例为60%,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多媒体艺术设计团队,北京市教学团队--数字媒体艺术团队。学院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业界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包括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数字创作与出版研究生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创新与传播教席茜斯莲娜·阿兹玛赫教授,形成了以专任教师为核心,以兼职教授为支撑的多元化、高层次的师资队伍。

学院教学条件基础雄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艺术与创新设计教学实践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媒体艺术中心和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及人才培训中心。

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成果显著,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10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出版教材专著35部,专利及著作权17件;教师实践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3件,包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九、十四届国际莫比斯多媒体光盘大奖赛全场大奖以及第一、二、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等业内知名奖项。

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753

传真:010-60261753

邮箱:xinmeiti@bigc.edu.cn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不限选考科目)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创办于1989年,包括多媒体艺术设计、互联网产品设计、虚拟现实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本专业以培养数字传媒复合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强化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艺术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突出学校服务首都、贴近新闻出版行业的办学特点,创建了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拥有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团队、学术创新团队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校研究生、本科生近600人。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数字出版、数字传媒及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状况,具备较强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数字出版、数字传媒、数字虚拟现实产品设计等相关领域从事策划与研究、艺术设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数字媒体创意思维、数字媒体设计与表现基础、数字媒体软件基础、多媒体动画造型技术及应用、多媒体编创艺术、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界面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虚拟现实产品设计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能在电子音像出版社、互联网公司、多媒体应用开发与制作公司、设计服务及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影视传媒、数字虚拟现实产品展览展示等单位从事数字媒体艺术策划、设计及编创工作。


动画专业(不限选考科目)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包括动画艺术、游戏设计、媒体影像与影视艺术3个招考方向。面向和服务于新闻出版、动画及相关传媒领域,培养具有动画专业基础理论,掌握数字技术在动画、游戏、影像中的应用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动画、游戏、影像创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20人,拥有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及人才培训中心、数字艺术与创新设计教学实验中心等国家级、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专业创作能力和艺术创新精神,能在现代影视、现代传媒及动漫产业等领域从事动画、漫画、游戏、影像及影视的编创、教学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动画概论、视听语言、动画剧作、动画造型设计、动作设计、游戏策划、游戏引擎应用、影视特效、影视后期合成、创作实践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能在动画、漫画、游戏、媒体影像、影视艺术等领域产业从事动画导演、动画编剧、动画制作、游戏设计、游戏研发、摄影及影视创作等工作。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限选物理)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作为信息技术和媒体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交叉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自2009年招生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与虚拟现实应用、文化创意和新媒体出版传播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坚持技术与艺术结合,强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10年来,本专业师生共参加相关学科竞赛近600人次,学生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20余次,社会认可度逐年增强,一本分数线录取率逐年递增 ,学生就业率平均达98%,已经有毕业生在本领域进行成功的自主创业。

本专业现有在岗教师9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3人。

[培养目标]

注重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技术实现技能、美学鉴赏能力以及新媒体思维的培养,培养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从业于虚拟现实、文化创意、出版媒体领域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3D建模基础、数字艺术设计基础、人机交互设计、游戏脚本与编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移动传媒应用开发、影视特效与合成、数据可视化技术、Web前端技术及应用等

[就业去向]

就业单位主要包括:互联网、游戏制作、三维仿真应用开发等相关IT企业,出版社、电视台、新媒体网站等文化创意或新媒体传播领域的企事业单位。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虚拟现实或动漫游戏设计开发、3D建模、影视栏目包装、数字出版物制作、新媒体网站页面设计开发、传媒应用UI制作、移动终端应用开发等。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不限选考科目)

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在培养模式上以新闻传播与艺术素养、计算机技术相融合为特色。专业教师均毕业于985、211院校,1/3具有海外教育经历,1/3具有高级职称。师资队伍中含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1位,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者1位,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奖者1位。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专业拥有独立的实验室并为学生配置工作站。在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和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推出的排名中,本专业位居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全国10强之列。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本的人文修养,具有融媒体内容生产能力和智媒体运营能力的复合应用型新媒体人才。毕业生适合新媒体领域急需人才的各类新兴岗位,如,短视频制作、数据可视化、媒体策划与创意、互联网运营等,也适合党政机关和新闻出版单位的各类新媒体岗位。

[主要课程]

数字媒体概论、传播学、新闻学、阅读研究、写作、计算机语言、视听创意、数据可视化、媒体策划与创意、互联网运营等。

[就业去向]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本专业毕业生能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应用型新媒体人才。从2019年首届毕业生的情况来看,毕业生就业的去向为百度、中粮集团、北京公交集团、北京晚报、区县政府、各类影视文化创意公司等;毕业生海外深造的去向为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知名学府。


出国留学项目

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大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13个国家的50余所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本科、研究生以及本科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双学位的项目、互免学费的交换项目、短期交流研修项目以及暑期交流学习团等多个出国留学项目,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国际教育发展平台。近几年,我校平均每年出国留学人数将近90人,学生反馈良好,大部分学生认为所参加的项目实现了自己的预期。

·X+Y 联合培养项目

项目名称

合作院校

合作模式

学费

培养专业

中美121人才培养计划

美国41所公立院校

1+2+1/2+2

大一学生,大二学生,详细内容请参见中美121宣传页

加拿大MBA本硕联合培养项目

加拿大卡普顿大学

3.5+1.5\4+2

双语MBA学费: 57056 加币/两年(2018-2019年度)

生活费: 6000-12000加币/每年

专业不限,

美国佩斯大学出版专业硕士项目

美国佩斯大学

4+1 (本硕连读)

11844美元

出版专业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MBA硕士项目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

3+2(本硕)

10170 美元(本科)

6102美元(硕士)

大三,大四(非艺术类专业)在校注册生

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本硕培养项目

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

2+2、3+1 (本科)

4+1(本硕)

9690英镑/本科

10350英镑/硕士

编辑出版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传播学专业、广告学专业、英语专业

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本硕培养项目

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

2+2、3+1、3+1+1

商科专业 9300英镑/年
文理科专业 10925英镑/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英语、艺术设计、绘画、动画、市场营销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本硕培养项目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

2+2(本科)

2+2+2(本硕)

16000 澳元/年

计算机、国际文化、软件工程、商务科技、信息工程、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学、旅游管理、动画、艺术设计、市场营销

新西兰国立怀阿里奇理工学院联合培养项目

新西兰国立怀阿里奇理工学院

模式以当年通知为准

本科专业课学费19,500新西兰元/年;18个月研究生课程学费合计25,000新西兰元

可申请专业根据参照当年报名通知

爱尔兰国立特瑞里理工学院联合培养项目

爱尔兰国立特瑞里理工学院

模式已当年通知为准

本科课程学费9,750欧元/年;研究生课程学费9,750欧元/年

可申请专业参照当年通知

注:以上学费均为往年学费标准,请以当年合作院校通知为准。


👇立志愿陪伴高考生及家长度过高考👇

【高考升学群】

群内不定期分享高考升学资讯、教育政策

高考系列直播、择校指南、专业推荐介绍

高考各科提分必备技巧、学习资料共享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豆豆老师

回复“省份/学校名称+高考”

即可加入相对应的升学群

 

★微信搜索小程序:立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