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坚持立本固基 扎实推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持续深化长周期培养、全要素改革、多环节联动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高起点谋划,加强组织领导。一是优化领导机制。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依托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委员会,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组成的,横向跨多部门、纵向跨多层级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人才培养工作合力。二是加强系统设计。将“建立基础学科长效支持机制,实施‘基础学科支持行动’”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系统加强人文、理工基础学科建设,强化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支撑,着力培养明德明理、经世致用的卓越人才。三是夯实制度保障。建立“校—院—基地(项目)”三级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力量,在全面总结近年来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基础上,每年制定学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工作总体方案》以及各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工作方案,持续强化拔尖人才培养制度保障。
立足长周期培养,强化能力塑造。一是科学选才鉴才。推动构建基础学科大中小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以“中学生英才计划”为牵引,吸引一批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实验室、数据中心,并参加科研实践,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储备优质生源。优化“早期培育+高考录取+二次选拔+动态进出+综合评价”选才机制,多角度全方位选拔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建设成长档案信息系统,“一人一档”系统记录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科研、实践调研、社会服务、表彰奖惩等信息并形成数据库,不断完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全流程动态管理。二是本研贯通培养。坚持“厚重基础、瞄准前沿、注重个性、强化研究”培养理念,面向国家战略急需和未来科技前沿设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目标,持续做实“三制三化”制度(导师制、书院制、学分制和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基于知识图谱一体化重构本硕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着力推进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训练体系一体建设,进一步畅通本硕博贯通的学术研究和实践锻炼通道。三是强化科研训练。推动构建“多导师制”拔尖人才学术训练与指导体系,为一年级学生安排新生导师和读书会,为二年级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引导三、四年级学生进入导师课题组并初步确定研究方向,着力推动拔尖人才学术训练与学业发展紧密耦合。开设“全球语文学”“古文字新青年”等多个系列前沿讲座,搭建开放多元的学术训练平台;开展读书班、写作课、研讨课等教学活动,实施渐进式学术训练和科教融合培养,帮助学生涵养学术思想、拓展学术视野。四是创新实践教学。着力构建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创业实践“三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打造数字清史、古代文化实验中心实验室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不断强化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搭建学术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千人百村”“街巷中国”等实践育人平台,充分发挥实践育人载体的牵引作用,鼓励学生关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深化全要素改革,丰富资源供给。一是夯实平台基础。持续深化“文文交叉、文理交叉”,打通强基计划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依托哲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6个国家级和一批校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开设历史学强基班、中国特色经济学等13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6个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以及“数字人文”等15个辅修项目,形成涵盖全校26个院系45个专业,以基础学科拔尖创新、跨学科交叉融合为特征的多元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地图”。二是完善双主体制。建立健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书院—学院”双主体制,先后成立明德、明理书院,建立与大类培养相匹配的教学管理体系和学生管理体系,推动实现学生四年由书院和学院共同管理,不断优化书院和学院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做实书院人才培养职能,建设研读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网上书院等,强化书院在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功能,推动学院加强专业教育及相关支撑条件建设。三是拓宽资源供给。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整合资源打造个性化特色育人品牌项目,实施“新生入学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明德人文厚重人才”“未来古文字学者”计划等全员育人项目,加强多方资源长期供给,推动“第二课堂”育人平台建设,着力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新生态。
实现多环节联动,提升培养质量。一是促进知识联结转化。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及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规律,注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原创,不断推动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教学体系重构和教材体系创新“三网合一”。以教材建设为桥梁,推动知识创新融入教学和课程体系,促进科研与教学双向互动,加速学术成果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有机转化。如,文学院重点建设《古代汉语》《训诂学》《汉语词汇学》等教材;哲学院建设专业教材《PPE导论》;历史学院推出“历史学前沿”和“历史学通识”两大系列教材。二是精心打造优质课程。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培根铸魂”育人功能,积极推进高质量思政“金课”建设。如,明德书院面向“强基计划”学生,精心打造吴玉章思政名师工作室课程《中西文明互鉴》和“明德人文导学”等思政课程。推动基础学科“金课”建设,完善基础学科课程基本评价体系,加强对现有课程的动态评估,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如,哲学院将传统课程转化为线上线下相结合课程,开设“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系列课程”和“哲学的星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前沿系列课程”。三是配齐建强师资队伍。汇聚优势资源,面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配备导师组,以资深教授为主配强学术导师,以骨干教师为主配齐成长导师,严格落实小班制教学和个性化培养,加强对基础学科学生的精神感召、学术引领和人生指导。充分发挥国际小学期、比较文明中心等平台机制作用,聘请国际一流师资开设“海外名师讲堂”“学科前沿课”等国际化课程,为基础学科学生搭建一流的国际学习交流平台,为学生对标学术前沿、全面发展成才提供广阔舞台。
👇立志愿陪伴高考生及家长度过高考👇
【高考升学群】
群内不定期分享高考升学资讯、教育政策
高考系列直播、择校指南、专业推荐介绍
高考各科提分必备技巧、学习资料共享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豆豆老师
回复“省份/学校名称+高考”
即可加入相对应的升学群
★微信搜索小程序:立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