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山大学强化有组织科研 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时间: 2022-06-30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1851 收藏

中山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个面向”,践行“四个服务”,深化科研组织模式改革,聚焦重点领域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集聚力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健全体制机制,激发自主创新“源动力”。探索构建“学校—学部—院系”三级学术治理体系,组建经管、医学、人文、社科、理学、工学、信息7大学部,并成立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深入推动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改革,建立研究型教师岗位聘任制度,依托学校全国重点实验室、相关科研机构及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引进培养研究型教师,为高水平科学研究、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推广及示范应用等提供有力支撑。修订《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编制方案》,在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上适度加大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优秀导师和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在科研经费、项目管理、成果转化、专利申请等方面制定(修订)管理办法50余项,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资源调动权、经费支配权,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和活力。

 集聚优势力量,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培育,自2016年以来,设立500余项重大培育项目与新兴交叉学科资助计划项目,资助经费近亿元,为产出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坚实保障。如,开拓肿瘤免疫治疗新方向、研发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等。整合跨领域、跨学科的优势创新资源,打造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为提升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强劲动力。如,成立绿色化学与分子工程研究院,通过整合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先进能源等相关学科资源,着力解决能源、生命和环境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优化平台布局,构建“院级—校级—省部级—培育国家级—国家级”五级科研平台体系,通过合作共建等形式,推动学校全国重点实验室多领域覆盖。截至目前,已建立创新平台400余个,着力构建相互支撑、相互依托、共享融合、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格局。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动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通过“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科考船、“珠海云”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等,打造“深海—极地—远洋”全域大洋科考基础设施,为海洋领域基础研究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在医疗健康、生命科学、环境与资源等领域,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境外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等协作攻关。2018年以来,联合设立国际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基础研究项目占比近80%。

注重科研育人,建强科技创新“生力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育人功能,依托科研平台优势开展科学实验、实地勘测、学术交流等,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创新人才培养。如,依托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名研究生共同研发铌酸锂薄膜光电子芯片。在学生培养方案中设置科研训练类课程,引导学生依托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选题,加强系统性科研训练,鼓励支持研究生更早更多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学研究。2022年学校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超80%的项目均有研究生参与,重点项目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50%。探索实施校企合作培养计划,实行“专业+行业”双导师制度,围绕智能计算、新一代汽车技术、通讯技术等重点领域,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校企联合研究平台32个,推动校企共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与相关重点企业共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将工程硕博士培养工作纳入基地科研任务,探索校企合作的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2022年以来,聚焦核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设备、人工智能等领域,与相关企业、产业园区等联合招收培养工程硕博士近150人。

加快成果转化,注入区域发展“新动能”。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事项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制度,推动形成校长办公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技术转移中心、职能部门、资产经营公司、院系多层联动、职责明确的协调工作机制。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行动,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重点团队定向服务,不断提升专利质量。截至目前,已在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提供专利导航分析、专利申请前评估以及专利信息素养培训等服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搭建面向企业的专利开放许可信息化平台,建设“2个校内机构+N个校外服务商”相结合的成果转化运营渠道库,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探索建设公共服务中试平台,承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研究成果中试验证,推动校内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以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落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打造“高校+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企业”科技成果全链条转化体系,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以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深化制度改革,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完善教师评聘制度,充分发挥院系在人才评价中的关键性作用,强化各学部学术委员会在人才引进、考核、晋升和项目申报评审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人才评价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实施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出台《教学研究并重系列教师管理办法(试行)》《研究型教师聘用管理办法(试行)》《教学型教师聘用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实施方案》《教师高级职务聘任办法》等文件,构建包含论文、专著、获奖、专利、标准规范、决策研究成果、临床诊疗新技术、新药证书等代表性成果的综合评价体系,不断激发人才踊跃创新的内生动力。健全科研人才分类考核评价机制,建设分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评价体系,支持院系根据学科特色、学位类别和层次制定研究生学术成果评价标准,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鼓励支持勇攀科技高峰的良好环境。


👇立志愿陪伴高考生及家长度过高考👇

【高考升学群】

群内不定期分享高考升学资讯、教育政策

高考系列直播、择校指南、专业推荐介绍

高考各科提分必备技巧、学习资料共享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豆豆老师

回复“省份/学校名称+高考”

即可加入相对应的升学群

 

★微信搜索小程序:立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